第二章 联系人、内行和推销员


1775年4月18日下午,一个小伙子无意中听到英国军官说“明天要严厉惩罚”之类的话。小伙子告诉保罗·里维尔,那天早上,还有人看到几个英国水手在岸上跑动。这一切看上去都像是某一重大行动开始前的扫尾工作。

里维尔决定警告波士顿周边地区的居民:英国人已经开始行动。这样他们就可以唤起当地民兵对英国人迎头痛击。里维尔开始了他去往列克星敦的“骑马夜行”。沿途每路过一个小镇他都敲门传话,告诉当地的民兵领袖英国人就要来了,并让领袖们再把消息传达给其他人。教堂响起了钟声;同时也传出了鼓声。

当英国人在19日早上开始向列克星敦进发时,令他们大为吃惊的是,他们的突袭刚进入乡村就遭到猛烈的有组织反击。 这就是历史上的“美国独立战争”。



另外一位革命者制革工人威廉·戴维斯,也肩负着同样的紧急使命出发了。他穿过波士顿以西的一个个城镇,向列克星敦进发。他带来了与保罗·里维尔传播的完全相同的信息,经过了同样多的城镇,奔跑了同样长的路程。但是,戴维斯并没有把经过的农村地区“点燃”,没有引起当地民兵领袖们的警惕。

本章将要介绍几个对社会流行潮至关重要的人物,探讨一下保罗·里维尔与威廉·戴维斯这两类人的不同之处。这两种人我们周围到处都是。我们常常不能充分认识到他们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我把这些人称为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


六步分离


20世纪60年代后期,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莱姆为了找到微型世界问题(the small-world problem)的答案,做了一个实验。微型世界问题是指:人们是如何相互联系的?我们是否属于各自孤立的世界,顺着自己的轨道同时生活着,因此,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任何两个人之间的关联都相当小,并且心理距离很远?还是我们所有的人都被编织在一张无所不包、彼此紧密相连的大网上?

米尔格莱姆用连锁信来探究这个问题。当这封信最终到达股票经纪人家时,米尔格莱姆想看看这封信的经手人的名单,以此来研究一个从某一地区随机选出的人与另外一个地区的另一个人之间的联系的紧密程度。米尔格莱姆发现大多数信经手了五六个最终才到达股票经纪人处。

六步分离法则并不是说每一个人都与其他人之间仅仅有六步之隔。它的实际意义是,个别一些人与其他所有的人相隔仅几步之遥,我们就是通过那几个个别人物与世界联系起来的


朋友圈测试

开列一份包含40人的你的朋友圈名单(不包括家人和同事),并且往回推想同每一位朋友建立友谊的过程,直到推回到因某人发起活动而最终使你们之间建立友谊为止。当你把所有的关系回想一遍,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即有几个相同的名字会反复出现。
实际上,我的社交圈子并不呈环形,而是金字塔形。金字塔的顶部只有一个人,那就是雅各布,因为有了他,才构成了我生活中的大多数关系。我的社交圈子既不是环形,也不属于“我的”。它属于雅各布。它更像是雅各布邀请我加入的一家俱乐部。



--

联系人、内行和推销员

联系人:我们常常会与那些同自己共事的人或与那些与自己做事方式相似的人成为朋友。换句话说,我们并不是在挑选朋友本身。我们往往和那些与自己生活工作在同一个小空间的人发生联系。

联系人完全有可能是在无意之中获得新信息的,也可能是因为他们认识那么多人,所以无论他们身在何处,都能得到新信息。

正如我们是依靠一些人把我们与其他人联系起来,同样地,我们也是依靠一些人把我们与信息联系在一起。既存在人际疏通专家,也存在信息传播专家。

内行:“内行”一词来源于依地语,意为积累知识的人。近几年,经济学家们致力于研究内行,原因显而易见,如果市场运作依赖信息,那么掌握最多信息的人就必定是最重要的人物。

在社会流行潮中,内行们就是数据库。他们为大家提供信息。联系员是社会黏合剂:他们四处传播信息。但是,还有一群专门的推销员。

推销员:如果人们对传来的信息并不相信,他们就有能力说服大家,而且,与其他两种人一样,这些人对于发起口头信息传播潮也至关重要。

我们生活中的推销员,具有重要而有效的启发作用。
第一个启示是:实验表明小事情显然和大事情一样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第二个启示是:非文字性暗示与文字性暗示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我们在讲话时,微妙的周边环境可能比谈到的内容更重要。
第三个启示是:就是说服工作往往是通过大家不喜欢的方式发挥作用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二章 联系人、内行和推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