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努力,越焦虑”

一段时间没有写什么东西,有时候想要鼓起劲来写点什么,到最后还是什么都没写下,渐渐感觉周边的空气都夹杂起了焦虑的气息。

现在不缺贩卖焦虑的人,不断的出现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有多少人正在假装生活此类的文章,焦虑成了空气中的一种成分。

在这样的焦虑氛围下,常常陷入一个困境中,当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希望自己能不留余力的去做完这件事情。

在吃饭时间上花的时间过长,在手机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和朋友多聊些天,都感觉像是在浪费时间,要是再努力一些就好了。

努力上进是一种政治正确,但是越努力,却越感觉焦虑。

在读书那会,想要学好英语,就每天晚自习的时候,从英语词典第一页开始,一直抄一直背。但是记得越多,忘记的越多,并且但是学到的英文也没让我在考试上有什么进步,当时就很焦虑。

在工作的时候,感觉自己的进步停滞了,想要更进一步。越是越发努力,就越感觉自己在这行业的天赋不够,越发焦虑。

在阅读的时候,总想着在这本书里学到点什么道理,到最后一本书看完了,却感觉只像看了个故事,仿佛什么都没学到,然后又在里面花费了时间,感觉很焦虑。

这种焦虑比我什么都没干的焦虑更加窒息。

这正如王小波的一句话: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看着自己越努力,却没有得到想要的,只能为自己的无能感觉焦虑。

这份焦虑也是随着年纪的增长而增长,毕竟在我小的时候,我从不会在读完一个故事后,感觉没有学到什么而感觉焦虑。

而这也让我想起之前看到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人开车到家后会独自坐在车中发呆?

有个回答说到:因为那是一个分界点。推开车门你就是柴米油盐、是父亲、是儿子、是老公,唯独不是你自己;在车上,一个人在车上想静静,抽颗烟,这个躯体属于自己。

这段话浮现给我的画面是,车门外是另外一个世界,有着很多事情需要处理,而自己却是那么力不从心。而在车里的时间,是属于自己的,可以暂时的逃避外面的世界。

这无疑是一种逃避的行为,可是逃避虽然可耻但有用。

有时候当你真的觉得“尽力了,心累了,够了”的时候,不要再让自己在深夜里硬撑,然后失去一个夜晚。

那些贩卖焦虑的人就像“只管杀不管埋”的人,他们只负责把焦虑贩卖给你,然后就扬长而去。

生活不缺少焦虑,生活缺少认真对待他的人,空气不是用来读的,是用来呼吸的。

如果说平庸就是失去卓越信念的瞬间,那么偶尔做个平庸的人也挺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越努力,越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