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会经常烦恼想读书时不知道如何选书,进了书店总觉得眼花缭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看书的时候总会带着功利的态度去读,然而却没有立刻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
那么你一定需要这本《书的使用法》。
本书作者出口治明是日本最知名的“读书家”,即便是在创业最繁忙的阶段也能够每周阅读3~4本书,迄今为止他已经阅读过万册。
在这本书中,他从长年的阅读经验出发,详细讲述了如何从经典著作中汲取知识,提升自身修养的方法;想要学习未知领域的知识时,应该如何选书,如何阅读,从而做到系统性地掌握知识;如何与书“交流”,如何更高效地“使用书”等等。书中更有面向不同人群精心整理的书单,激发你对阅读的兴趣和理解。
01.书是获得修养的有效工具。
从哪里开始学习比较好呢?首先你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作者在书中说到,任何事情只要做到极致,都可以走遍天下。
这里让我想到了钱钟书先生。提起他老人家,我们不止见过"一处泰斗"的名头。对于先生而言,耐得清苦寂寞,何足道哉。“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在他以读书、研究为职分,是一大幸事,若一心与天下有所争,则又何能尽职。其皇皇巨著《管锥篇》中引述著作上万,可谓尽职的结果,评为“劳模”,当之无愧。
钱钟书的妻子杨绛先生曾在给别人的回信中这样写到“你的问题在于书读得太少,而想得太多!”其实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说的不也是这样的道理吗?
在现如今这个社会,互联网大多替代了纸质书籍和报纸。
比起纸质书籍和报纸,互联网主要包含了时效性+检索性的两个特点。很多人都变得更愿意在互联网上检索,而不愿意翻书。
在本书中,作者将报纸、互联网和书籍按照特性分别使用。
报纸——依据价值进行排序传达文脉的工具。
互联网——在时效性和检索性上表现优秀的工具。
书——拥有广阔的时间轴和空间轴,能够传递整体知识的工具。
其实这三种工具不分优劣,大家只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工具就好。
02.如何选择一本书?
当大家想要学习未知领域的知识时,几乎首先都会想到从书中寻找答案,作者也在书中提到,要想系统的学习新知识,至少需要阅读7~8本书。
我们看书时首先要从兴趣方面入手。因为从自己的兴趣着手开始,兴趣会让我们一直保持对阅读的热情。这份热情坚持久了,就会变成习惯。
其次是阅读"古今典籍"。这些"古今典籍"能够流传到现在,是被大家公认的好书。虽然在开头可能会有些读不下去,但是坚持坚持会有意外的收获也说不定呢。
最后是与自己的工作、技能相关的书。现在书店里社科类的书可谓是琳琅满目,注重挑选与自己相关的书籍也是很重要的。这种垂直领域阅读法可是能直接影响到我们技能的走向,所以选书时一定要仔细甄别什么是我们所需要的。
给大家分享一下书中提到选书的七个方法:
①选择自己感兴趣领域的书;
②选择一下子就映入眼帘的书;
③翻越最初的5页来作出决定;
④看三份报纸的书评专栏,选择让你感兴趣的书;
⑤不要在意作者;
⑥可以通过SNS来听取他人的意见;
⑦不要读畅销书。
03.怎样读懂一本书
读书就是和作者之间的交流,而且每次都是真诚的沟通。
很多书在阅读的时候可能不一定有用,但在日后反复阅读之时,于我们而言一定是有用的。说不定还能品出一些不一样的感悟来。
但有时候我们阅读一本书可能只是采取快速阅读,只想从书本里面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然而在最后却是败兴而归。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一书中曾说到“仓促本身就是最要不得的态度。当你做某件事的时候,一旦想要求快,就表示你再也不关心它,而想去做别的事。
《如何阅读一本书》里有这样一段话"阅读一本书应该像是你与作者之间的对话。有关这个主题,他知道的应该比你还多,否则你根本用不着去跟这本书打交道了。但是了解是一种双向沟通的过程,学生必须向自己提问题,也要向老师提问题。一旦他了解老师的说法后,还能够跟老师争辩。在书上做笔记,其实就是在表达你跟作者之间相异或相同的观点。这是你对作者所能付出的最高的敬意。”
我们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可以在感兴趣的地方标上记号,书写读书笔记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很久之后再来阅读这本书,说不定又有了其他的感受。孟子曾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恰好证明了读书可以更好地进行思想锻造。思想与知识是并行的,缺一不可,感到困惑的原因,往往是读书太少思维太浅薄的表现。所以在你困惑不知道该如何选书、看书的时候,不妨来看看这本《书的使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