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cky妈妈解读《大卫不可以》

一直都听说《大卫不可以》这本书特别好,所以特别期待去读一读,刚开始读,没有发现太多东西,我觉得主要是讲了一个顽皮的大卫,他身上有好多孩子的影子,闯祸后,妈妈说:“大卫,不可以”,大卫总是做不允许的事情,最后妈妈还是拥抱他,没有责备他,是一个很温馨的故事。直到我读到了一个心理学老师对这本书的分析后,我震撼了,发现这里学问太大了。

1、如何和孩子去说“不可以”?

很多时候,我们说“不可以”,结果是孩子不但不听,不让做的偏做。其实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很多时候父母说“不可以”时很生气,有的孩子可能被你情绪吓到,无法更正自己的做法;有的可能“挑战父母的情绪”。所以,父母说“不可以”时,除了清晰、坚定的语言,还要平和的语气。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对年龄越小的孩子越要重复很多遍,并且是同样的语调,用关注、关心的语气。

2、怎样说“不可以”更有效?

首先说清楚不可以的是什么?

比如:大卫在屋里玩棒球,父母说“不可以”,大卫可能会把收到的这个“不可以”理解为“我不可以在屋子里玩”,那么他会感到生气,甚至困惑——为什么不让我在屋子里玩?我们收到的结果可能就是孩子不配合或抗拒。所以,在说了“不可以”之后,要更明确地告诉孩子,不可以在屋子里玩棒球这种游戏。

接下来,告诉他什么“可以”

比如:可以到院子里玩棒球。

也可能他在外面找了一圈没找到合适的地方,或者没有小伙伴,或者有他担心的别的事情,所以他想在屋子里玩棒球。父母可以拉着他的手告诉他,说“走,爸爸陪你玩”或者“妈妈帮你约个小伙伴”…或者还可以告诉他,可以在屋子里玩什么。

总之,父母要手把手带他熟悉这条通道,“不可以”和“可以”必须要衔接,否则孩子不会执行,也无法执行。

3、“不可以”和拥抱孩子的顺序

图画书中最后一幕是大卫被妈妈抱在怀里,孩子无论怎样,父母都是爱他的,这个场景很温馨。

其实这个顺序换一下,可能收到的效果会更好。比如当大卫想在屋子里玩棒球,父母想说不可以的时候,先把他抱在怀里,身体和孩子站在一侧,目光看同一个方向,然后说“大卫,我们不可以在屋子里玩棒球,我们一起出去玩好吗?”这个时候,孩子在父母怀里,所处位置一致,视线一致,那么孩子和大人的关系就是一致的,是一起解决问题,孩子感觉到被爱,被接纳,父母提出的要求也很容易被他接受。

在人类生命的早期,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信任和依赖就是靠拥抱这种连接方式,这种连接力量巨大。当父母与孩子关系稳定后,再给孩子制定规则,规则的执行更有效。

最后,聪明的父母更应该把“不可以”的时间提前说,比如在知道孩子出去玩泥巴的时候就告诉他,回家后不可以直接踩到地板上,要把鞋子脱掉,然后去浴室洗个澡等。那个时候说“不可以”,父母不会生气,孩子也不会被吓到而不知所措。但是指望孩子回家后还记得当时的要求不现实,还要在进门前,进门后不断提醒,回到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你可能感兴趣的:(lucky妈妈解读《大卫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