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伦理与学术道德》之《工程与伦理》

《工程伦理与学术道德》之《工程与伦理》

  • 工程与伦理
    • 1.1 如何理解工程
      • 1.1.1 工程的含义
      • 1.1.2 工程的特点
      • 1.1.3 理解工程活动的几个维度
    • 1.2 如何理解伦理
      • 1.2.1 道德与伦理
      • 1.2.2 不同的伦理立场
      • 1.2.3 伦理困境与伦理选择
    • 1.3 工程实践中的伦理问题
      • 1.3.1 工程活动的行动者网络
      • 1.3.2 主要的工程伦理问题
        • 技术伦理问题
        • 利益伦理问题
        • 责任伦理问题
        • 环境伦理问题
      • 1.3.3 工程伦理问题的特点
    • 1.4 如何处理工程实践中的伦理问题?
      • 1.4.1 工程实践中伦理问题的辨识
        • 何者面临工程伦理问题
        • 何时出现工程伦理问题
      • 1.4.2 处理工程伦理问题的基本原则
      • 1.4.3 应对工程伦理问题的基本思路

工程与伦理

1.1 如何理解工程

1.1.1 工程的含义

人类运用科学和技术改造物质世界的社会实践。

  • 最初:与军事相关的设计和建造活动

  • 1828年 Thomas Tredgold:工程是驾驭源于自然界的力量以供人类使用并为人类提供便利的艺术(预设了工程是价值中立的思想)

  • 《辞海》:将自然科学的原理应用到工农业生产部门中去,而形成的各学科的总称

  • 科学技术哲学领域的定义:把数学和科学技术知识应用于规划、研制、加工、试验和创制人工系统的活动和结果

  • 广义概念:一群人为达到某种目的,在一个较长时间周期内进行协作活动的过程(强调众多主体参与的社会性)

  • 狭义概念:以满足人类需求的目标为指向,应用各种相关的知识和技术手段,调动多种自然与社会资源,通过一群人的相互协作,将某些现有实体(自然的或人造的)汇聚并建造为具有预期使用价值的人造产品的过程(不仅强调社会性,而且主要指针对物质对象的、与生产实践密切联系、运用一定的知识和技术得以实现的人类活动)

1.1.2 工程的特点

  • 社会性:原因:1. 工程活动作为社会实践,本身具有社会性;2. 工程活动的目的是为了造福人类社会
  • 不确定性:新的情形和问题、抽象模型和模拟试验的设计与计算、材料的性能与质量工程实施工程中的特殊自然条件等
  • 探索性:知识和技术的不完备性

1.1.3 理解工程活动的几个维度

  1. 哲学:工程的本质、价值、工程师及其相关人员的责任等问题的反思;
  2. 技术:工程实践为技术提供了用武之地,本身也是孕育新技术的温床;
  3. 经济:工程的经济价值(经济效益)和工程的经济性(如何用小投入获得大收益);
  4. 管理:从实践上解决组织问题,从理论上探讨和总结管理的经验与规律,从方法上探索最佳的管理模式和工具;
  5. 社会:工程实践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一方面,工程需要众多行动者的集体参与;另一方面,从事工程实践的工程师构成了特殊的社会群体——工程师共同体,并以不同类型的专业协会的行式存在。此外,工程过程也关系到不同的利益群体,比如三峡工程的移民;
  6. 生态:工程实践直接对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带来不可还原、不可逆转的重要影响;
  7. 伦理:人们如何“正当地行事”。在具体的工程实践中,伦理问题都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与具体的工程情境密切相关。

1.2 如何理解伦理

1.2.1 道德与伦理

道德是个体性、主观性的,侧重个人的意识、行为与准则、法则的关系。伦理是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应遵循的规则,是社会性和客观性的,侧重社会“共体”中人和人的关系,尤其是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伦理规范分为2种情况:

  1. 制度性的伦理规范:比如对医生等职业发布的各种形式的职业准则;
  2. 描述性的伦理规范:比如对以往行之有效的约定、习惯的信奉和维护,也包括对一些新的有意义的行为方式的提倡。一定条件下有可能成为新的制度性的伦理规范。

1.2.2 不同的伦理立场

伦理规范在社会实践中是否值得应用、如何应用,什么是好的、正当的行为方式?

  1. 功利论

    又称后果论、效益论。功利论聚焦于行为的后果,以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是否是善的,其本质的特点是它对后果主义的承诺和它对效用原则的采用。”将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放在首位“是大多数工程伦理规范的核心原则,功利主义是解释这个原则最直接的方式。

    争议:1. 应用单一衡量标准评价不同结果;2. 忽视社会公正的问题。

  2. 义务论

    又称康德主义。与功利论关注行为的后果不同,义务论更关注人们行为的动机(行为本身),强调行为的出发点要遵循道德的规范,体现人的义务和责任。

    康德是理想主义义务论的主要代表,提倡道德自律。在康德之后,罗斯提出了直觉主义义务论的思想,以克服康德的绝对主义的弊端,他提出自明的道德原则:遵守诺言、忠诚、感恩、仁慈、正义、自我改进、不行恶。

    争议:有时无法解决双重义务之间的冲突,如法律义务(保家卫国)和信仰义务(拒绝战争)。

  3. 契约论

    契约论通过一个规则性的框架体系,把个人行为的动机和规范伦理看作是一种社会协议。订约的目的是为了确立一种指导社会基本结构设计的根本道德原则,即正义。罗尔斯围绕这一核心范畴,提出了正义伦理学的2个基本原则:1. 个人自由和人人平等的”自由原则“;2. 机会均等和惠顾最少数不利者的”差异原则“。

    争议:不能解释多种权力冲突时的伦理问题,如堕胎问题中母亲的隐私权和婴儿的生命权。

  4. 德性论

    又称美德伦理学、德性伦理学。与功利论或义务论以”行为“为中心不同,德性论以”行为者“为中心,认为伦理学的核心是”我必须具有何种品德“的问题,关注”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强调培养高尚卓越的人。

1.2.3 伦理困境与伦理选择

伦理困境:价值标准的多元化以及现实的人类生活本身的复杂性,常常导致在具体情境下的道德判断与抉择的两难困境。

伦理选择:在一个有限的道德选择和伦理行为的范围内,通过道德慎思为自己的伦理行为划分优先顺序:

  1. 自主与责任的关系

    在尊重个人自由、自主性的同时,明确个人对他人、对集体和对社会的责任。

  2. 效率与公正的关系

    在追求效率,以尽可能小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大的收益的同时,要恰当处理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促进社会公正。

  3. 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在追求工程的整体利益和社会收益的同时,充分尊重和保障个体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4. 环境与社会的关系

    在实现工程的社会价值的过程中,遵循环境伦理的基本要求,促进环境保护,维护环境正义。

伦理困境的解决必须融入个人美德对规则的反思、认识、实践。有了美德对理性和规范的认识,个体行为者才能在复杂的、充满风险的工程伦理困境中寻求应对之法。

1.3 工程实践中的伦理问题

工程实践既是应用科学和技术改造物质世界的自然实践,更是改进社会生活和调整利益关系的社会实践

1.3.1 工程活动的行动者网络

工程活动的各个环节涉及不同类型的参与者,共同构成了工程活动的复杂的行动者网络。具有动态性和复杂性。

对工程活动的行动者网络的分析有2个维度:

  • 维度1:不同类型的行动者之间的交互作用,这构成工程共同体
  • 维度2:同一类型的行动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工程师共同体为代表

厘清行动者网络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建立相对公正的行为规范和伦理准则,尽量减少或消除这种冲突,正是工程伦理所致力解决的问题。

1.3.2 主要的工程伦理问题

工程活动包含技术要素、经济要素、社会要素、自然要素和伦理要素,伦理要素常常和其他四个要素纠缠在一起,使问题复杂化。

技术伦理问题

工程技术伦理:工程技术活动中所涉及的伦理问题。

  • 技术工具论:技术是一种手段,本身并无善恶
  • 技术自主论:技术具有自主性,必须遵从自然规律,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
  • 技术建构论:技术是社会建构的产物,与人的主观判断和利益纷争紧密相连

在工程的技术活动中必须要考虑到技术运用的主体,即道德主体(人类)。工程技术伦理问题离不开道德评判和干预,道德评价标准是工程技术活动的基本标准之一。

利益伦理问题

工程活动中的利益关系可以从2方面分析:

  • 工程内部的利益关系:主要发生在工程活动各主体之间,比如工程师和工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 工程外部的利益关系:主要发生在工程与外部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之间,包括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环境利益等

工程的基本责任是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创造福祉。如何通过工程活动平衡好各方利益,在争取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协调好各方利益,兼顾效益和公平,是利益伦理问题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也是衡量工程实践活动好坏的重要标准。

责任伦理问题

工程责任包括事后责任、追究性责任、事前责任和决策责任。

工程师是工程责任伦理的重要主体,随着工程伦理学的发展,工程责任主体扩散到投资人、决策者、管理者以及公众。与此同时,责任伦理的内容也随时代变迁而改变,由早期的“忠诚责任”转变为“社会责任”,再进一步延伸为“自然责任”。

环境伦理问题

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与工程活动密不可分。

怎么做:工程实践的各个环节都要力争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考虑自然的承受力,避免浪费自然资源,限制过度开发,保持生态平衡。应将自然环境纳入道德关怀的范畴,确立人对自然环境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实现可持续发展。

1.3.3 工程伦理问题的特点

  1. 历史性:与发展阶段相关

    价值取向:工程伦理的价值取向经历了“忠诚责任—社会责任—自然责任”的转变

    研究对象:工程伦理的研究对象从工程师共同体逐步扩展为包括官员共同体、企业家共同体、工人共同体和公众共同体在内的多个群体

    关注领域:开始将网络伦理、环境伦理、健康伦理、生命伦理等全球性问题纳入研究范畴

  2. 社会性:多利益主体相关

    平衡工程中各群体的利益,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3. 复杂性:多影响因素交织

    复杂性体现在行动者的多元化和多因素交织。技术高度集成的系统对自然的影响产生不确定性

1.4 如何处理工程实践中的伦理问题?

1.4.1 工程实践中伦理问题的辨识

何者面临工程伦理问题

工程师、科学家、投资人、决策者、管理者、使用者、一般公民

何时出现工程伦理问题

  1. 伦理意识不足或对行为后果估计不足
  2. 工程相关的各方利益冲突
  3. 工程共同体内部意见不合或工程共同体的伦理准则与规范等与其他伦理原则之间不一致

1.4.2 处理工程伦理问题的基本原则

  1. 人道主义—处理工程与人关系的基本准则

    自主原则:所有人享有平等的价值和普遍尊严,人应该有权决定自己的最佳利利益

    实现自主原则的必要条件:1. 保护隐私;2. 知情同意

    不伤害原则:人人具有生存权,工程应该尊重生命,尽可能避免给他人造成伤害

  2. 社会公正—处理工程与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

    尽可能公正与平等,尊重和保障每个人生存权、发展权、财产权和隐私权等。兼顾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主流文化与边缘文化、受益者与利益受损者、直接利益相关者与间接利益相关者等各方利益

  3.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工程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准则

    遵从自然规律和自然的生态规律

1.4.3 应对工程伦理问题的基本思路

当利益冲突、责任冲突和价值冲突导致工程实践的伦理困境时,行为者的实践智慧一方面要诉诸于遵循社会伦理和公序良俗,另一方面要将工程行业的伦理规范与个人美德结合一一通过自我反思而达到对伦理规范的更新认识,并以现实的行动实践这种认识。这样,才能在复杂的、充满风险的工程伦理困境中寻求应对之法,进而真正实现工程实践"最大善"的伦理追求。

《工程伦理与学术道德》之《工程与伦理》_第1张图片

应对和解决工程伦理问题的5个步骤:

  1. 培养工程实践主体的伦理意识;
  2. 利用伦理原则、底线原则与相关具体情境相结合的方式化解工程实践中的伦理问题;
  3. 遇到难以抉择的伦理问题时,需多方听取意见;
  4. 根据工程实践中遇到的伦理问题及时修正相关伦理准则和规范;
  5. 逐步建立遵守工程伦理准则的相关保障制度。

你可能感兴趣的:(工程伦理与学术道德,工程伦理与学术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