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人生活何等惬意,衣食住行面面观

本文概要

1、大纲:了解宋朝衣食住行方面的生活风俗

2、时间跨度:960年—1279年

3、重要名词:宽袍大袖 席地而坐 交子

4、重要人物:林冲 武松 苏轼

令人神往

宋朝的时代是文明的、富庶的,文化是灿烂的、辉煌的,一切都令人神往。如果我们能穿越回到宋朝,那时的人们是什么样子?他们的衣食住行是怎样的?

宋朝官服

穿戴无小事

先从皇宫说起,那时候大臣们上殿,经常交头接耳,不专心议政,皇帝为了让他们保持适当的距离,专门想了个办法:给他们换上长针硬翅的乌纱帽,这下子大臣们要是再想耳语,已经不可能了,谁也不愿意被扎伤耳朵吧?

大街上的老百姓大多是宽袍大袖,对襟、长下摆,走起路来衣袂飘飘,显得很有风度,但实际上很不方便,待人接物不方便,随身装点东西不方便,下雨天更是不方便。于是很多人开始想办法,尤其是北宋中前期,慢慢接受北方契丹人民服装的影响,袖口越来越窄,鞋子换成靴子,帽子换成毡笠,非常精干实用,冷眼一看,以为是契丹人来了!

没有宋朝人,我们还是席地而坐

中国古时候,在宋代以前,中国汉族人是跪着坐的。这是一种席地而坐的古代礼仪。首先铺一张席子,双足并立,屈膝下蹲,两膝盖着地;接着身体向下,臀部接触脚跟,整个身躯的重量压在上面,然后直腰挺胸,双手自然下垂,完成了一次坐姿的礼仪。

这样坐的时间长了,难免腰酸腿麻膝盖疼。

宋朝以前,少数民族的一种坐具叫胡床开始在社会上流行,但是远远没有普及。到了宋朝,人们加以改造,于是适合各种坐姿的高脚坐具和家具才渐渐普及开来。汉族人的创造力是毋庸置疑的,宋朝的坐具有椅子、凳子、墩子等。椅子有靠背椅,扶手椅,交椅,太师椅等等。同时,与椅子配套的家具:桌子也开始流行了。

人们终于告别了席地而坐的时代,下肢得到了解放。

宋朝最牛的发明:纸币

当时主要流通的货币是铜钱和铁钱,铁钱的价值远远比不上铜钱,而且分量又重。每贯钱就有六七斤。到街上买东西,三五贯铁钱,就拿不动了。这种货币显然不适应商业繁荣和大规模交易的需要。

北宋初年,成都的一些富商联合发行了一种铁钱代用券,称为交子。使用时非常方便,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后来交子由官府正式发行,并且从四川地区扩展到陕西等地区使用。这就是中国货币史上最早的纸币。

林冲其实不牛掰

《水浒传》中的豹子头林冲可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动则人称“八十万禁军教头”,上了梁山以后位居五虎上将第二位。其实,先不说禁军有没有八十万,就说这个教头其实并不怎么样显赫,一来是它只是一个临时职位,相当于现在的临聘教官,二来这样的教头有近三百位,可见林教头这一行当竞争的激烈程度。

可见,教头根本不是正经的在职军官(鲁智深的提辖才是),难怪他不敢得罪高太尉,万一上司发飙自己丢了工作,再上哪里应聘呢?

人人酒量都很大,论碗喝

开国皇帝赵匡胤都能在酒宴上开展政治攻势,上行下效,老百姓无论酒量大小,都能喝上几杯几碗。

《水浒传》里著名的打虎英雄武松,在景阳冈的“三碗不过岗”小店尝到好酒透瓶香,一口气喝了十八碗。后来醉打蒋门神,把沿途的酒店都喝了个遍,大概喝了几十碗。难道他不会醉吗?

原来宋朝的酒,还不是现代蒸馏法制成的高度白酒,而是浓度不高的果酒类配制酒,酒精度数在10度左右,比现代的啤酒度数略高一些。这样说起来,宋朝人比拼的不是酒量,而是肚量啊。一顿酒下来估计得喝个几升以上,没有大的肚量,还真是受不了。

听曲儿看戏

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在当时的大都市开封和临安等城内,都有许多经营娱乐项目的场所。各种手艺人在这里卖艺求生,有说评书的,唱曲儿的,耍杂技的,演杂剧,表演皮影戏的,十分热闹。

宋词的创作空前发达,知识分子们创作的各种说唱剧本使戏剧在民间普及开来。

一道名菜:红烧肉

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为世人展示了一位有血有肉、会生活的苏学士。

苏东坡不但是文学大师,还堪称生活大师,琴棋书画无一不通,种田犁地无一不会,酿酒烹调无不研究。

一次,他将猪肉切成方块,加入调味料和酒,慢火烹调煨制成红烧肉,分送给参加西湖劳动的百姓。大家品尝后,称赞此肉酥香味美,肥而不腻,纷纷请教烹制方法,并将此肉命名为“东坡肉”。

从此“东坡肉”成为中外闻名的一道传统佳肴,饭店必备,食客必点,盛名不衰。


更多历史文章,请持续关注公众号 “云竹文斋”!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你可能感兴趣的:(宋朝人生活何等惬意,衣食住行面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