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的“强基计划”报考解读

截止昨天,除南京大学和北京大学两所高校外,具备强基计划招生资格的39所院校已有37所高校已发布了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针对已发布的各校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我将大家关心的强基计划报考问题进行整理,以方便家长和考生了解。

第一部分:“强基计划”政策解读

一、什么是“强基计划”

2020年1月14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也称“强基计划”。同时,2020年起,原有高校自主招生方式不再使用。“强基计划”是教育部在深入调研、总结高校自主招生和上海等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台的。《意见》要求,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逐步建立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有效机制。它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同时也集中体现了新高考的改革方向。

也就是从2020年起,在全国的北京大学、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36高校(今年新增三所高校: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共计39所高校)进行招生改革试点工作,选拨培养具有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意愿,综合素质优秀或者基础学科拨尖的学子,聚焦于芯片、信息技术等高端关键领域以及紧缺的人文社科领域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专业,以及历史、哲学、古文字等相关专业招生,培养基础性拔尖人才。

二、“强基计划”试点高校都有哪些?

2020年公布的部分试点高校有: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2022年新增三所试点高校: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东北大学

共计39所院校,这些试点院校都属于“世界一流建设大学”,无论从综合实力或社会声望,都是众多考生梦寐以求的理想大学,上哪一所都是值得的。

三、报考流程

强基计划报考流程

四、强基计划关注点:

1、选拨定位:

强基计划指导思想和原则是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2、招生专业:

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3、招生规模:

综合考虑高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质量、科研项目及平台建设情况、招生和人才培养方案等因素,按照“一校一策”的原则,研究确定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专业和规模。

4、录取方式:

探索建立基于统一高考的多维度考核评价招生模式。一是按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和考生志愿,由高到低顺序录取。二是对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可破格入围。

5、培养模式:

高校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单独制定培养方案,采取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畅通成长发展通道,对学业优秀的学生,高校可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

第二部分:2022年“强基计划”变化与趋势

目前,从已布的37所高校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来分析,可以看出有以下几点变化:

1、招生专业除基础学科外,新增交叉学科及强势学科。

比如西北工业大学,除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化学类专业以外,新增了航空航天类强势专业进行招生。作为一所以发展航空、航海、航天(三航)等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特色高校,在航空航天类专业的优势地位不言而喻,而且通过强基计划报考的话,会以较低分而读该校的优势学科,真正的实现“低分上名校读优势专业”的夙愿。

另外一所北京理工大学,新增智能无人系统技术专业。智能无人系统技术是2020 年我国高校设置的本科专业,属于高精尖偏应用型专业,这类专业未来可能会成为强基招生的一大趋势,真正实现“强基计划”实施的目标,即要培养基础性拨尖人才,也要聚焦芯片、信息技术等高端关键领域及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2、入围条件更加细化

入围考生分两种:

第一种:综合素质优秀的考生。这类考生主要是根据高考成绩从高到低,按照院校入围一定比例确定入围资格。但从今年各高校招生简章来看,许多高校对入围的高考成绩做出明确要求。比如西北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及天津大学等都要求高考成绩须达所在省份满分的75%(即562.5分以上才有资格);而同济大学则要求高考成绩须达到所在省份一本线上80分(理科),吉林大学更是要求一本线上110分,另外还有四川大学、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东南大学、山东大学等都对入围分数要求一本线上40-60分不等。

第二种:基础学科拨尖人才。这类考生一般要求要有五大学科竞赛全国二等奖以上资格,全国三等奖及省赛一、二、三等奖均不符合要求。一般这类考生因人数非常有限,且确属某学科拨尖人才,不占各省强基计划名额。

3、明确校考及格线以及学科分要求

例如大连理工大学、山东大学、重庆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均在简章中明确要求,校考成绩未达60分者不予录取,预测未来可能会成为主流;而厦门大学更是要求高考数学单科成绩须达到125分及以上才有资格报考数学类专业。

4、校考入围规则更加明确

强基计划招生院校,在校考入围方面要求一般有笔试+面试+体测或面试+体测两种,各院校都对校考方式及校考办法、入围条件都做了明确说明。比如兰州大学校考面试环节,面试主要考核的是综合素质、兴趣志向、创新能力、科研潜质、科学精神等方面内容。中国农业大学笔试笔试则主要考察考生的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础能力。

而复旦大学的校测考核则分为初试和复试,在高考出分前(6月15日前)进行初试,依据初试成绩,按分省分专业计划数的6倍划定初试合格线:初试合格方可入围校测复试,初试不合格不再进入后续选拔环节、不计校测成绩;6月22日前举行复试(含笔试、面试和体质测试),然后按分省分专业计划数的3倍划定笔试合格线,笔试合格方可参加面试,笔试不合格不再进入后续选拔环节、不计校测成绩。

5、强化报考院校的独一性

从已分布的37所高校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来看,除今年新增的兰州大学只能填报一所示点院校外,其余均规定不允许兼报其它院校。这就要求考生及家长对强基招生的院校及招生专业要充分了解,减省不必要的精力浪费,也更加笃定考生对报考的选择。

对专业的执念始终如一者

由于强基计划招生聚焦国家人才紧缺的专业,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入校后原则上不得转到相关学科之外的专业就读,也就是说“想借着强基计划做踏板,被录取后再想办法转入金融、经济、管理学等热门专业”的路子行不通。如果对这些基础学科专业兴趣不足或者“不待见”的,一定要慎重考虑了。

6、首次增加交费确认环节

厦门大学首次提出交费确认环节。对入围考核考生须凭报名号和身份证号登录厦门大学考试中心缴费系统(网址:https://examination.xmu.edu.cn/pay/login)交纳报考费[每人170元(闽发改服价函【2021】402号)],并下载打印准考证。逾期未按上述要求办理,系统自行关闭,视为自动放弃考试资格,即交费确认在前,学校考核在后。

7、强基计划招生专业聚焦基础学科,强化国家战略定位。

从已公布的37所院校招生专业来看,只有两所院校(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只招文科生,有18所院校只招理科生,另有17所院校文理科专业均有招生,但文科专业非常有限(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历史学、哲学或考古学),招收的理科专业则数量较多。

一个国家科研水平的高低、技术的发展与创新,离不开基础学科的发展,基础科学是创新的源泉,纵观历史,从爱因斯坦1905年的狭义相对论,到后来的海森堡、薛定谔的量子力学,还有费米、泡利的量子统计学,这些基础科学研究成果为后来核能、激光、半导体、超导体、超级计算机和网络等技术做了重要铺垫。目前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互联网,对人类文明未来发展的贡献可以说无法估量,而互联网技术则是来源于高能物理这一基础科学研究的。基础科学如果想出成果,很大程度上需要群众基础,足够的人才储备,是基础科学出成果的关键。国家在基础学科培养上的战略定位,就加大了对这类拨尖人才的需求,所以教育在对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方面怎么倾斜好像都不为过。

第三部分:哪些考生适合报考强基计划?

强基计划选拨对象是综合素质优秀,且基础学科拨尖的学生,而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并非都适合报考强基计划,我们来看看哪些考生适合报考强基计划?

1、有理想、有情怀、有担当的爱国青年。

有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远大志向,有肩负起时代重任的坚定信念,有成为关键领域学者、专家或领军人物的强烈愿望者;

2、对未来的职业有坚定信念者。

一类是有进入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并能甘于付出,有坚定的学习态度和顽强的抗压受挫能力者;

另一类是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基础学科方向上,呈现出拔尖素质、突出才能和过人特质,且对专业执着笃定者。

3、高考成绩优异,希望通过强基实现更高学业成就者。

强基计划入围条件一般依据高考成绩,高考成绩占85%,校考成绩占15%,根据近两年强基计划招生院校入围分数来看,一般都在600分左右,最高有近680分,平均也在630分左右,所以对于中高分段考生来说多了一种进名校的机会。

4、对专业的执念始终如一者

由于强基计划招生聚焦国家人才紧缺的专业,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入校后原则上不得转到相关学科之外的专业就读,也就是说“想借着强基计划做踏板,被录取后再想办法转入金融、经济、管理学等热门专业”的路子行不通。如果对这些基础学科专业兴趣不足或者“不待见”的,一定要慎重考虑了。

5、家庭条件较优越,短期不需要就业赚钱养家者。

基础学科的培养、学习、研究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有长期性、复杂性、不可预见性及出成果慢等特性,如果需要养家糊口,短期很难有较高收入回报,而且做基础学科研究,更要能静的下心、沉得下身、能甘于寂寞,能埋头苦干。

总之,对于很多人来说,现实并不想他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强基计划并不是低分上名校的捷径,而是国家集中优势资源选拔、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计划,所以无论是考核录取还是培养模式都比较特殊,这也就使得强基计划实质上并不适合所有人,如果没有对强基计划有清晰的了解,盲目报考,搞不好反而会打乱自己原本的备考节奏和学业规划。

第四部分:2021年部分院校强基计划入围分数参考

第五部分:2022年强基计划院校招生专业对比

表1:文理科兼有的院校

文理科兼有的院校

表2:只招文科生的院校

只招文科生的院校

表3:只招理科生的院校

只招理科生的院校

第六部分: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院校汇总一览表

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院校一览表

你可能感兴趣的:(最全的“强基计划”报考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