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为什么爱吃肉?——《好吃:食物与文化之谜》读书笔记之一

当我们很饿的时候,想象一下,面前摆着一盘热腾腾的鸡腿是种什么样的感觉,但如果把鸡腿换成煮青菜煮白菜,那又是什么感觉?为了缓解饥饿,你本能地更愿意选择哪种食物?大部分肯定选择前者。我们会发现,我们身体对于肉食的渴望已经深刻地镌刻在了我们的基因里,即便是那些坚定的素食主义者,也需要培养格外强大的内心和定力,靠着发自内心的信仰和坚持来抗拒肉食的诱惑。

从原始狩猎部落到现代工业化国家,人类不论社会发展程度如何,都会显示出类似的肉食偏好。随着国家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肉食在整个国家食品消费中的比重会直线上升。比如,二战后日本经济腾飞的1961到1971年间,日本人食用动物蛋白的数量升高了37%,而植物蛋白的消费则下降了3%。

古往今来,除了少数宗教团体之外,没有哪个文化是不想吃肉的。在人类的食谱中,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所扮演的角色是完全不同的。肉食是身份的象征,是社交的媒介。在古代人们祭祀、出征要烹羊宰牛,今天我们结婚、请客也要大排筵宴。在宴请宾客时,可以没有青菜,却绝对不能没有肉类,如果没有肉食,则没办法体现出我们的热情和尊重。

为什么人类是对肉、而不是植物如此厚爱呢?作为杂食性动物,我们什么都吃,食材的选择范围十分广泛,人类对于肉食的偏爱并不像食肉动物那样,是天生的或是没得选,为什么在广泛的食谱里,肉食的地位如比“尊贵”呢?是因为肉食更不容易获取吗?采摘果子,种植粮食更容易吗?物以稀为贵?但这个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对,一个东西价值的高低最根本的不是从供给角度出发,而是从需求出发。供给再稀缺,不需要这个东西也不会价值很大,地位很高。

在《好吃:食物与文化之谜》的作者马文·哈里斯看来,原因只有两个字,就是“经济”。他从需求的角度解释了肉食的特殊地位,因为它能比植物更高效地满足人类对于营养的需求,所以在我们的基因里,更多对肉食的需求。同样单位的熟食,肉类比大多数植物性食品都含有更多、更优质的蛋白质。我们吃的肉、鱼、禽类和奶制品,富含了我们身体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而所有这些都是植物性食物所稀缺的。简单来说,就是吃肉比吃素更容易喂饱自己,也更容易让自己吃好。肉食在营养效率上的这个特点,使它成了最受我们青睐的食物。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类为什么爱吃肉?——《好吃:食物与文化之谜》读书笔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