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Why开始——凭什么我会买单

最近在做4.9众筹课的筹备和启动,第一版本的标题叫做:

每个字我都看得懂,组装在一起就看不懂的标题

在推进这个课的第一波宣传之后,我发现虽然挺多人来点了个赞,报名的人却并不多。

为什么?

就像我刚才在标题图片上做的文字说明一样,这些字每一个我都看得懂,组装在一起就看不明白了。

“精益”是什么?受众是谁?课程我能学会什么?我为什么要来学这个课?

以上是一个非常直白和常见的问题,明明我们觉得自己的产品很好,也花费了很多的精力来讨论、开会、编辑帖子,然后转发做朋友圈的推文。

就像之前鑫哥借用乔布斯说的那句话“多少伟大的产品,用户却根本不用

这个配图太搞了

用户根本不用这个事实,究竟是市场错了,还是我们的方向错了?

我突然想明白中间的差别在哪里,结构不对,标题不够

作为一个活得都很直白、淳朴的人,我有什么就跟别人说什么。“这是一节关于精益的课,这个课讲的是关于XXX,这次的课我们请来的是XXXX,敬请报名。”

直到我今天看到了这个人的视频

Simon Sinek

在这个视频最后的时候,字幕上打出了他的网站:www.startwithwhy.com

他给出了一个很基本的模型:Golden Cycle

不是5W2H

然后我发现,他的网站就是一个很好的框架结构,来解释,如何用Why-How-What来层层递进


第一步:Every has a Why_do you know yours?(简单又有意味的陈述句,引起好奇心和关注)

Discover这个词很好


第二步:告诉大家日常的表达习惯(用常识和图片模型来清晰的)

每个人都知道他们在做什么,有一些人知道他们是怎么来做的。但是很少人知道为什么他们要做。而从左到右的习惯,是从正常的逻辑,推演到一个真正重要的问题。

先打通常识,再做说明


第三步:关于“Why”这个词的说明(右边这张图片清晰到你不用看右边的文字)

Why这个词汇跟随你的,在潜移默化中为什么会选择,对人生造成的影响以及你是谁,你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界的终结解释。而生活周遭的种种都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Why”。从你的贡献是什么推导出你想要的影响是什么。

Your Contribution&Impact

第四步:课程大纲、结构是什么

我们常常会被一本书的标题和目录的内容吸引。我们常常说看见课程的内容,这样的结构就是最先出现的。然后还有一个预先的小视频,让你了解课程大概是什么样的(先尝后付钱,很Nature的逻辑,包括整个课程有多少长的时间)

抱歉,左边这张图刷不出来


第五步:你将会获得什么(包括权益)

对于个人和组织,在付出了时间和费用之后,能够收获到哪些,分别在哪些方面。

PS.这里用“Start Now”,而不是什么立刻报名之类的

我觉得一切用户体验好的过程,就是真的把用户作为主体去出发,而不是通过那个主体的“我”

(这篇内容是记录的过程中,重新整理成文。希望这篇文字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Give as a gift ^_^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Why开始——凭什么我会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