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要应对这多变的状态,可行的路径是改变自己,让自己看见更的可能性。
在加拿大作家大卫·爱泼斯坦《成长的边界》一书中,就谈到瞬息万变的AI时代,你的成长需要更多路径和可能。他通过许多的案例和数据告诉我们在超专业时代,成为通才也是很重要的。
01 跳出固有认知,拥抱更多可能性
我们要如何成长,成为什么样的人离不开自己的认知和行为。认知在多数时候决定了我们能走多远。
有一次在和同事一起去上班的时候,中间有一次换乘,面对早高峰,换乘是很费时间的。按照习惯从7号线出来,会直接走到去2号线的楼梯或是电梯口。
看到拥挤的人群,一点一点往前挪动中。当时就在想,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走这条路线,先走到出站厅然后再换乘可不可行。
于是带着同事逆着人群,走到站厅然后换乘。忽然就发现,虽然绕了一点路,其实时间用得更少了。
如果没有这样的尝试,或许每天通勤时间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换乘,还要和大家一起挤通道。
有时候,看似远的路也可能成为捷径。试过才知道什么是最合适的,做过才明白怎样做会更好。打破固有的认知,换个路子,也许就能看到不一样的未来。
最怕一直在自己的小圈子里看天空,将自己限定在某一处,觉得自己可能就这样了。这样的固有思维会磨灭掉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让头顶的天花板真的成为天花板。
跳出固有认知圈,多尝试新的路径。试一试才知道真正适合自己的路和方法是什么。
02 保持开放,看到自己
一个思想保持开放的人能够从每一次新的经历中获得一些新的东西。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信息不再闭塞,知识共享的速度也增大了许多。
也正因为这样,我们不敢轻易尝试,宁愿守着那份稳定,也不愿意尝试,害怕万一错了没有回头路怎么办。
在安逸中太久会忘记探索和收获新知时的那份喜悦,也会慢慢忘记去探索和发现。看着周遭的一切,感受周边的一切,看见自己,才能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打开心扉,接纳自己的一切,无论好的还是坏的。只有完成接纳自己才会看见自己。
小志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从小就受着家里人的影响,接受着传统的教育。从小到大一直都很保守,对于新事物的接受很慢,甚至无法理解快速变化的外界。
也因此从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在底层工作着。他总会觉得自己的大志没有地方发挥,生活和工作都不太如意,也一直没找到适合的突破口。
有一次在爬山的过程中,在休息的时候,看到一群蚂蚁搬运着刚找到的食物。其中一只蚂蚁突然脱离了队伍,像极了不听话的孩子,好奇地探索着这个世界。
看到那只蚂蚁,小志开始深思。从小父母就教育他要听话,要稳定,不要做过界的事。然而这只离群的蚂蚁却给他上了一课,似乎这一只出走的蚂蚁好像打开了什么。一直困扰着他的问题也好像找到了突破口。
接下来的日子,小志做了一系列的改变,开始接受新的事物,走出去新结交了许多朋友。慢慢地才明白,自己一直以来太过封闭了,才导致了自己的困局的出现。
保持开放,才能看见更多可能性的自己。
03 刻意练习,专注一个领域的成长
我曾一直抱怨自己,学了那么多却依然过不好自己的日子,一度怀疑自己当初报名学习各种技能是不是正确的。有一次听分享时,听到这样一句话:与其学习100个技能,不如将一个技能练习100遍。
那一刻才明白,学习的真谛是什么。其实技能不再多而是要有一个拿得出手的技能,学得多不如学得精。
学习是一种能力,在一个领域里学透学精了,想要涉猎其它领域也不是什么难事。因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学习这项技能。
要想在一个领域里快速成长,是离不开刻意练习的。什么是刻意练习,刻意练习并不是简单的将一件事重复做100遍或1000遍。而是在不同的阶段设置对应的目标,并且重复做。在做的过程中,不断地复盘总结,不断地改进方法、调整方法。
有效地刻意练习才是提升技能最好的方法,我自己在这方面也吃过亏。一直觉得所谓的刻意练习和一万小时定律,就是简单的重复做一件事。然后也一直践行着,一段时间后才发现这好像没什么用。
也在思考为什么同样的方法,别人用起来就能出成就,而在自己这里却没有什么效果。于是向做出成就的朋友请教,咨询他们是如何践行这个方法的。一交流才知道,原来这并不是简单重复,还需要加入思考和复盘。
要不断地总结,知道优劣在哪里,下次可提升的地方在哪里。这样下一次出现同样的情况时才能不犯同样的错误。
04
生活很多时候也是在重复着昨天的事,唯一不同是我们在每一天里加入新的思考,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让简单的重复变得不再简单了。
成长也是一样,无数次的重复才能慢慢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在重复、接纳和打开中看见更广阔的天地。
走出去看更大的世界,见更多的人,读更多的事,获取更多的经历。慢慢才会懂得,不要局限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扩大自己的边界,成长才能加速。
成长,长成自己的样子。用自己的方式,打开成长的边界,成为自己。
如果你也有成长方面的问题,可以翻开这本《成长的边界》,改变一点认识,找到一些实用的方法。或许当下的困难就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