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之美》笔记:贫血和充血模型

  • 基于贫血模型的开发模式:数据跟方法分离,最经典的就是Web项目常用的MVC结构。前后端分离后,后端的三层结构为 Controller层、Service层、Repository层,Controller层负责暴露接口给前端,Service层负责核心业务逻辑,Repository层负责数据读写。而每一层,又会定义相应的VO(View Object)、BO(Business Object)、Entity,它们只定义数据,不定义方法,所有操作这些数据的业务逻辑都定义在对应的Controller类、Service类、Repository类中。


  • 基于充血模型的开发模式:数据和方法封装在同一个类中,如领域驱动设计(Domain Driven Design,简称DDD)。微服务加速了领域驱动设计的盛行。还是那MVC三层架构举例,基于充血模型的DDD开发模式中,Service层包含Service类和Domain类两部分,Domain类相当于贫血模型中的BO,不过,Domain和BO的区别在于Domain既包含数据也包含业务逻辑,而Service类变得非常轻薄。


  • 总结:基于贫血模型的传统开发模式,重Service轻BO;基于充血模型的DDD开发模式,轻Service重Domain。从开发流程的角度,基于贫血模型的开发,开发快速,先定义数据,后根据需求的变化迭代业务逻辑,较少应用OOP概念和考虑代码复用;基于充血模型的开发,需要事先理清楚所有的业务,定义领域模型所包含的属性和方法。领域模型相当于可复用的业务中间层。新功能的开发,都基于之前定义好的这些领域模型来完成。所以,视业务复杂度而定,应该选择哪个模式来开发。个人认为,就是简单的功能,数据跟方法分开,聚焦在业务逻辑的快速迭代;复杂的模块,考虑清楚属性和方法,把数据和方法封装到一个类里,便于复用。


  • DDD开发模式里,区别于Domain的职责,Service类主要有下面几个职责:
    • Service类负责跟Repository交流。Domain不直接跟Repository打交道,是为了保持领域模型的独立性,不与任何其他层的代码或开发框架耦合在一起,让其更加可复用(比如从一个项目拷贝到另一个项目里)。
    • Service类负责跨领域模型的业务聚合功能。
    • Service类负责一些非功能性及与三方系统交互的工作。比如幂等、事务、发邮件、发消息、记录日志、调用其他系统的RPC接口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设计模式之美》笔记:贫血和充血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