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6

周日补完课,这两天要有多舒坦就有多舒坦,太幸福了。

这里说的好文字不是指好文章,是但就文字而言的。但这里我也不会指出具体的文字来做赏析,而是谈谈文字表达上的一些转变,以及我们现在好文字应该遵循哪些要素。

我读书时喜欢摘抄书中的我视为经典的语录,我觉得这些金句是作者智慧和才华最为凝练的体现。我收藏它们,如同拾起一个个坠落地上的珍珠。

在我阅读17-19世纪的作品时,屡有收获,但是在阅读比较现代的作品时,则相对收获较少。我想这种现象说明了作家在文字表达方式上发生了改变。作家毛姆在他的写作年代,他就已经醒悟了这点。

在毛姆(1874年-1965年)作为读者的年代,文学作品对于作者在文字上的要求是很苛刻的,不但讲究词的准确、华丽,还有韵律上的要求。

毛姆一度为自己文字上表达不够丰富而苦恼,为此下了很多功夫,如阅读和背诵其他作家文采斐扬的作品,去大英博物馆做摘录以便镶嵌到自己的作品中,还反复阅读堪称最伟大的《圣经》作为借鉴。

但是毛姆最终没有用到这些材料,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很幸运,没找到什么机会用这些材料,它们还躺在那本旧笔记本中,为想写废话的人预备着。

我知道自己永远无法写得像自己希望的那样好,但我认为经过努力,自己还是可以在写作方面达到天生缺陷下所能达到的最好的地步。我琢磨着,自己似乎应该将目标定在清晰、简洁和悦耳上,这三种特质是按照我归给它们的重要性依序排列的。——毛姆。

毛姆自称伟大作家二流中的一流。我觉得他对自己的定位倒是非常中肯,既有谦逊也有自信。此外还有两点,我对他特别崇拜,一是他读书之多令人咂舌,二是他有很好的鉴赏力。所以他的文学评论是很值得看的。

清晰、简洁和悦耳这是毛姆所持的依序,他的这一认知是具有前瞻性的。进入20世纪后,文学表达越来越注重实用性。对于写作者来说,表达自己的观念性的东西最为重要,文字上的美为次要。

这种转变也是时代发展下的结果。工业革命不断发展,让生产力大大提高,生活上的改变日新月异。人们既没有耐心去创作动辄百万字以上的作品,也没有耐心去读这些大部头。现在人能读《战争与和平》之类的读者显然很少了,能写出类似这样的鸿篇巨制的人不会再有了。

十八世纪十九世纪的那些文学经典所代表的时代,的的确确翻篇了,就文字上来说,已然进入新的时代。

从中国自己的文学史,也能看出来。辛亥革命后,倡导白话文写作,文学上是要贴近大众,但是我们民国时期的文学家的文字都是功力深厚的,有着深厚的古学底蕴。

而近几十年出现的作家或作品就在文字上更为通俗简练,少用生僻词,少用成语,对话采用更加口语化。毋庸讳言,作家在文字上所花费的力气越来越少。

我这么说并不是表示反对,而是表示理解,因为我们不可能做到像17、18世纪作家们那样去写作。

现在写散文类文章是不讨好的,因为散文要想写得好,必然要文笔要足够细腻,精雕细琢才行。而作为读者,大部分阅读时追求的是娱乐性和知识性,能细嚼慢咽去品味文字之美的很少,读者都是一言不合就走人。

进入21世纪更是如此,我们现在都用“刷”来形容玩手机,追求的就是快。手机卡顿,网络信号不给力,就会让我们蹙眉。

作者:江南吹雪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29b5fa051264

来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