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回归

                     

  人是自然的产物,但人性不是;生存是动物的救赎,但却不是人的。在西方世界,救赎(redemption)是一个很重要的人文词汇,本意为赎罪,这与西方两千多年多基督教化密切相关,但似乎在形式上这又是具有矛盾感的,西方的精神基调是人文主义,是自我意识高度发展的产物,这与带有封建色彩的救赎文化看起来毫不相干,甚至看似引发了对立。

  其实救赎的另一重含义,是方向。在我国名著《西游记》中,师徒五人在出发前其实都陷于一个糟糕的状态——迷茫,迷茫是人在生活中对其影响较大的消极情绪,但佛祖给他们指了条明路——西天取经,这个事件的始末在我们读者的视角去宏观的看,并没有得出什么成果或进步,但对于师徒五人,却寻得了救赎,脱离了迷茫,这西天取经之路,即是救赎之道,西天是什么?方向罢了。

  在我看来,救赎最重要的含义是节制,这个节制同样可以从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可见一斑,自一开始普罗泰戈拉说出那句伟大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到启蒙运动的崇尚理性,人文主义经过了多次历史性的反省,终于逐渐认识了自己。它是自由的,但它知道无条件的自由是假自由;它是民主的,但它明白形式的民主只能换来多数人的暴政;它是科学的,但它深得实践是生产的内核。其实,救赎本是人文主义的救赎,而人文主义代表的人性也同样在从救赎中扬弃着、发展着。

  黑格尔说,精神的最高目的便是认识自己、到达自己的最高外在化。而这救赎便是人的自我认识活动,从此,人便是真的人,而那救赎,亦是我们的救赎,是人性的回归。

                                        ———    @救赎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性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