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方式的管理会议为何失效?

博凯集团是珠三角一家成立于1996年的民营企业,创始人刘伟雄白手起家,从一家作坊式的小公司发展成全国拥有12家分公司,四个区域中心的集团化运营公司只用了3年的时间,刘伟雄董事长兼任公司CEO; 公司另外的四位创业股东,张坤是跟随郑董事长打天下的元老, 担任执行副总裁,分管市场营销;关学军是生产管理出身,分管公司的研发及生产;担任副总裁; 汪创夏从国企下海经商,早年加入刘董团队,是分管人事行政的副总裁; 刘董的堂妹刘童婷担任财务总监。

2006年,博凯集团已经进入了第十个年头,三月的一个下午, 刘董事长坐在办公室内,看着财务刚递交上来的上个财年的财务报表, 眉头紧锁, 虽然刚过不惑之年, 成功的创业经历使刘董具有一种超越年龄的天然自信和稳重。 公司从2004年就进入了发展的瓶颈,受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冲击,公司传统的线下业务已经难以增长, 上一财年更是出现了经营业绩下滑 8% 的情况。 过去的一年,刘董取消了自己的出国休假计划, 亲自部署指挥经营工作;各分管副总裁更是马不停蹄连续出差到各区域分公司,深入一线了解情况解决经营问题,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过去的一年是核心团队最辛苦的一年。 面对业绩下滑的成绩单, 刘董陷入了沉思,对公司未来感到担忧。 为了启动战略转型,刘董责成人力资源部楚飞经理引入了外部的咨询顾问公司资源,希望通过“外脑” 的专业咨询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制定新的战略方向。

总部会议室内, 刘董端坐中央, 张副总习惯性地坐在刘董旁边, 各事业部的负责人及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悉数到场,麦瑞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的王老师也列席旁听会议。以往会议的氛围都是在欢声笑语中开始, 王副总喜欢和下属们开开玩笑,打声招呼才坐下来,今天的会议氛围却显得有些凝重。长期以来,公司由于早年打下的良好基础,业绩也一直稳步提升,公司管理层及员工的待遇都很不错,过完春节后三月份的会议都是例行的收心会,相对务虚的成分比较多。

“去年的业绩情况大家都知道了, 总体下滑 8%, 今天把大家召集起来开会,想听听大家的意见和想法。” 刘董的声音稳重低沉,开门见山。早年刘董也在国企公司服务过,非常重视会议工作,长年以来也养成了发扬民主讨论、倾听下属意见的习惯。

会议室内集中的管理高层一共有12人,大家面面相觑,陷入了冷场。

“创夏,你主持一下。” 刘董发话了。

行政副总裁汪总接着主持会议,“ 好的,各事业部将去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对今年的工作开展计划进行汇报,需要总部职能部门支持的工作进行梳理,从A事业部开始。“

A事业部的总经理金为民来自华东区, “ 去年华东区的业绩总体下降了 5%,人员上也出现了不稳定的情况,部分销售骨干离职,委托总部人事部协助招聘人员, 招了半年到现在还没有一位到岗。”

刘董戴上眼镜,边听边记,眼光扫到了人力资源经理楚飞身上。

“针对A事业部的用人需求, 我们去年分别举办了 3场当地的校园招聘会, 社会招聘也在网站上加大了宣传力度, 面试人员超过了 15位, 最终录用环节不是因为候选人不满意待遇,就是因资历原因被A事业部业务负责人否决了。这么多高学历高素质的候选人都吸引来了,你们都未批准录用,责任不应该在我们人力部门吧?” 楚经理是职场老将,往往能熟练接招应对。

刘董锐利的眼光又扫到了金总,“都半年了,为什么不早说?”

金总小声嘟囔道,“说了也没用啊。”

“社招的都是有行业经验的,你们也都看不上?” 楚经理再回应。

主持人王副总面露难色,刘董微微的摇了摇头,脸上流露出一丝厌倦。

“好了,不要吵了,这件事会后人力部再和A事业部沟通协调一下。”

两个部门的负责人互相对视一眼,这才偃旗息鼓。

会议按汪副总的主持流程进入B事业部, 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又围绕财务、物流、行政等支持议题展开了争吵和辩论,刘董及两位副总的情绪指数就像经营数据一样一路下滑。会议在抱怨和指责的氛围中不欢而散,连原来例行的聚餐都取消了。

刘董回到家,吃过晚饭,虽然有些疲惫,下午的会议令他非常不满。 他打电话给HR的楚经理,“这样,你约咨询公司的王老师我们一起到酒店楼下喝个茶。”  刘董想听听外部顾问的感受,看看有什么良策。 半小时后,酒店楼下的咖啡厅里,轻柔的钢琴曲的背景下,楚经理带着王老师和刘总开始聊了起来。

“王老师, 我们创业十几年了,越做越累,不知怎么回事?” 刘董显然比下午开会放轻松很多。“今天下午的会您也参加了,开了半天会,啥也没解决,您觉得问题出在哪里?”

王老师是博凯项目的首席顾问,拥有项目管理PMP及国际促动协会ICF双认证,有超过十年的企业咨询辅导经验,王老师深知,对企业痛点的诊断和把握是此次咨询项目成败的关键。在轻柔的音乐和淡淡的茶香下, 王老师调整了一下坐姿,与刘董面对面开始聊了起来。

“刘董,您召开此次会议的目的是什么?” 王老师并没有直接给出建议和答案,因为他不想陷入简单的Q-A (问题-答案)模式,因为这样给出的建议往往流于表面。

“很简单,我就想让大家认清现状,给大家鼓鼓劲,打打气!" 刘董很清晰。

“也就是说,开会的目的是:赋能!”

“对啊!”

“很显然,今天下午的会议没有达到赋能的目的。“ 王老师回应道。

“今天下午的会议有几个特点, 每个事业部的负责人都在维护自己部门的权益,保护自己的部门,对吗? ”

“是啊,这帮兄弟都和我打拼多年,都有点山大王的风格。” 刘董解释到。

“这些部门领导的私人关系怎们样?”

“都是合作多年的老兄弟, 私下经常一起喝酒,大部分私人关系都好。”

“那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强势维护自己的部门?”

“怕承担责任,挨板子唄。”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这种心理现象我们称为:习惯性防卫。” 王老师继续探询,”刘董,如果下次管理会还这样方式开,结果会有不同吗?“

“一个样,只是会暴露一些新问题,该吵的继续炒。” 刘董说;

“我们开了十多年会,越来越感到我们其实不会开会。”楚经理边倒茶边补充,“王老师,您觉得我们的会议流程有问题?需要改。 ”

“如果要达到打气鼓劲,赋能团队的目的,传统的会议方式是很难做到的。参会者者如果带着防卫的心态来开会,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创新的工作思路更是难以产生。” 王老师开始分析,接着却有点扯远了。

“楚经理,您上次提到儿子放假了,他今年读几年级了?”

“王老师,记性真好,读初中了。老师对他的评价还不错,这学期学业也进步明显。”

“在家表现也不错?” 王老师调侃道。

“可别提了,他读的是国际学校,放假回到家,我们两口子如临大敌,因为在家里,他可是个小霸王。”

“楚经理,为什么同样是你儿子,在学校和在家的表现判若两人?”

“在学校,他和老师同学相处的方式与在家可大不一样。”

刘董插话道,“ 我理解了, 沟通方式环境不同,流程不同,人的行为方式也不同。 我们这帮高管在和兄弟喝酒时和在开会时就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模式。看来我们的会议流程及研讨方式必须得大刀阔斧地改革,才能达到赋能的目的。“

“王老师, 会议研讨方面有哪些高效的工具和方法,拜托您借这次咨询项目的机会,看看带领我们的团队一起学习掌握,改变我们开会时的老大难问题。”   

刘董从下午低沉的情绪中走了出来,喝了一杯茶,略显轻松地结束了晚上短暂的茶聊。


(未完待续,本故事纯属虚构,如雷同属巧合)

你可能感兴趣的:(传统方式的管理会议为何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