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乡故里‖再也回不来的葫芦坞

图文/之心人

寻不到的诗情画意,停留在想象中

忘不掉的魂牵梦萦,尽数早已成空

2021年4月G530国道旁的茶山,图为只剩半边轮廓的葫芦坞


国道G530(黄山太平境内距离黄湖线起点120公里处,原为葫芦坞出入口)

清明节那几天采茶,主场地在东边小山岗上。两边山头之间有一个山坞,本叫葫芦坞。今年再过这个小山坞时,依旧十分痛心的感觉。

多年前完整的图片我采集不到了,因为葫芦坞的半边已被破坏,以前神似葫芦的轮廓全然不在。

作为黄山太平小镇的原始居民,我们村里几乎每家历史上都分到过茶叶。听父亲说是按照人口来分的,当年我和姐姐还没出生,家里只算两个人头,但在葫芦坞也分到一些零散的茶叶。后来的茶树都是父母亲自己辛苦捡拾茶籽种出来的,别的地方还有扦插的。

葫芦坞在两个山头之间,凹下去,像马鞍的中间部分。因为不是大深山,所以还不能称山谷。天然形成的地理轮廓使得形状酷似一个葫芦,上边葫芦嘴,再是小半圆形,大半圆形的凹槽。凹槽是梯田,从上到下,由小到大,一级一级排下来,一道道有弧度的田埂,层次分明。加上四周遍布茶叶,边缘清晰可见。

可能就因为山坞轮廓太像葫芦,我们玩耍时天真地都商量着能不能想个法子把它撬起来,把它供起来。老一辈的村里人听到我们这些小毛孩的异想天开的童话,都哈哈大笑,笑声回荡整个山坞。

以前葫芦坞还完整的时候,梯田种满油菜花。阳春三月,东边茶山的茶农边采茶边畅聊趣事,听山头鸟儿合唱,心情愉悦无比。同时欣赏山坞的油菜花,忒像金黄色的大葫芦,美轮美奂。

春季田埂的马兰头排成一排排的,一棵挨着一棵,长势喜人,深绿的叶,红红的茎杆,采回家就是一顿美味。还有软绵绵的鼠耳草,令人惊喜不已。这是村里人在早春经常光顾葫芦坞的原因。

我对葫芦坞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小学阶段。每到茶季,一放学,我和村里的玩伴结队去东边茶山上玩。那时我们都钟爱葫芦坞,那里是我们的乐园之一。

按照个子高矮排成队踏上田埂,玩开火车的游戏,乐呵呵地不想着家,连不小心跌进泥巴里都不在乎。

在葫芦坞,我们还玩捉迷藏。藏在油菜花丛或者茶树丛中,让玩伴们无处寻。偶尔哪个等不急的小子探个头,就被捉住了,站在梯田顶部,向下喊。回声荡漾在山坞里,一遍又一遍,又逐渐消失……

这些都是已经逝去的记忆了,现在金黄的大葫芦不在了,只用了两年时间,一条国道穿越而过,狠狠地在葫芦坞身上切了一刀,砍去它最底端的部分。

这条国道所处位置当年是茶山,为了公路直线通过,开山破石,挪树挖土,夷为平地,葫芦坞的田地一半被征用。

山移为平地,只为修路。原始面貌不复存在,剩下来的茶树遗弃的遗弃,移栽的移栽,梯田也没人再种油菜了。我从山上往下看,整体还是缺少了原汁原味的气息。就是因为中间横插一杠,公路毫不留情截去了历史原生态之美。

对于生态环境,有时候人为的干预带来的是毁灭性的破坏,无可修复,无可再生,就像葫芦坞。

G530国道

原葫芦坞主体所在山体位置

但我又很矛盾。国道的开通确实活跃了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旅游线路,为开发黄山旅游资源打开了一条更近的通道。

这几年,我们村里都有民宿旅游,经常接待来黄山自驾游的游客,也确实是在国道开通之后才有的。这样做又有它的好处。

可我还是很想念以前茶山上的葫芦坞,尽管它是不知名的存在,但是完整的美的存在。

上学时曾看过美国的公路为保护一棵百年老树,绕道而行,留以生命的延续,生态的平衡,这种行为值得肯定。

其实目前国道旁边就是我们村子,还有一条并行的环村公路,尽头和国道汇合。我认为葫芦坞这段公路原先大可不必占用茶山,直接在我们的环村公路上进行拓宽改造,以一个大S形环绕茶山而过,沿原来河道而上,只是线路拉长了。这样,保留下来的山水,也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逝去的美好总会让人遗憾,希望这样的遗憾不再发生。但愿接下来山人合一,以和谐共生为基础,只求青山常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徽乡故里‖再也回不来的葫芦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