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意间,市场环境下的“金三银四”跳槽高峰期已悄然过去了3个月。在一年一度的换工作浪潮中,你是否斩获了傲人的职位?获得了高薪的加持?今天,想和大家聊聊职场中关于跳槽选择的话题。
至于说是选择继续卧槽,还是选择跳槽,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认识。本文讨论的群体,创业者群体不算在其中。而从人力资源从业者的角度来看,这个选择问题的回答是离不开一个维度的把控,即“你是否对自我定位及社会环境发展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认知的深浅程度,受制于每个人经验阅历以及社会资源拥有的多少来决定。但就每个个体而言,在资源、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即便做不出最优的决策,但满意决策还是可以做出来的。所以,有意识的扩展积累自己的信息渠道及社会资源是很有价值和必要的。
在具备一定的认知前提下,我们就可以对卧槽、跳槽进行详尽的考量和分析了,接下来会分两部分进行展开:
1.卧槽:
根据单身和非单身的维度划分,选择卧槽的动机是截然不同的。
一般而言,在试用期期间的单身群体,如果决定继续留在现供职公司,考虑的点除了常规性的薪酬福利、发展空间外,还会考虑公司的软实力,比如企业文化、人际关系等。随着90、95后陆续进入职场,关注的维度又增添了一些新的变化,涉及较多的有工作内容的价值趣味性、自我成就的满意度、私人的时间空间等。从一定程度上看,可以理解为需要进行个人资本的原始积累。
非单身群体指的是处于恋爱或婚姻状态中的个体,在保持卧槽状态的动机中,通常来讲稳定因素占据优先地位。基于有另一半及家庭的牵挂,无法做到个体需求的最大化舒展,权衡因素除去常规因素及软实力外,最大的需求痛点便是确保职业发展的稳定性。基于稳定的平台环境综合平衡生活与工作,就像马拉松一样,后半段靠的是耐力。
动机的不同自然会引发行为的不同,进而导致结果的差异,那么风险点也是大有不同。
单身群体的卧槽,风险点最大的莫过于在此阶段没有做好个人资本的原始积累。在卧槽现任公司的时间段内,没有积淀下来属于自己的专业技能及知识储备,专业领域的能力架构未能构造完成。在实际的工作中,也发现有一部分求职者在一家公司待了好几年,但专业领域却是井底之蛙,并未真正横向拉通,无法实现自我增值。
非单身群体的卧槽,职业发展的稳定性是最大的风险。在当前科技不断革新的时代,干掉你的,可能连同行都算不上,而是其他领域兴起的技术革命。科技生生不息,个人的时间却日渐减少。当你是一家之主、全家的希望时,在没有plan B的支撑下,职业的动荡同样会引发家庭的动荡。如果不能同步行业发展,个人持续提升欠缺,那便成了真正的“中年危机”。
当然,卧槽实际带来的收益也是可圈可点的,无论哪个群体收益都殊途同归。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平台发展,可以系统化、体系化训练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技能知识储备,按照项目管理的思维来看可以形成完整的闭环流程,有助于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同样,一些社会资源也会定向聚焦积累,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带来规模效应的收益。
2.跳槽:
从个人发展阶段来讲,跳槽是有几个时间轴线贯穿其中的。通常,跳槽伴随着一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全部环节,从初入职场的小菜鸟,转变为组织中的核心骨干,强化到运筹帷幄的幕僚长,升级为最后功成名就的业界大佬。这其中的每一步,都需要借助平台操刀实战。但如果平台有限,那么跳槽便成了最为明智的选择。
在此也需要强调一下,文中所提及的跳槽,是对个人有成长帮助的跳槽,而非为了躲避问题、缺乏担当、溜之大吉的逃避,这两者的内涵完全不可相提并论。
跳槽如果按照经济学的原理来讲,结果一定是要低投入高回报才能算是成功的。所以在做判断分析的时候,一定得梳理清楚一些方向性问题,避免掉入一些雷区。以下维度可供参考:
A.个人职业规划:
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在人生的生命周期里占据了非常大的比重,不可不慎。所以在规划跳槽的行动之前,需要有一个蓝图作为指导。否则,缺乏目标的牵引最终达成的结果可能会超出预料之外,正如《论语》所述:“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B.目标公司信息: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强调的就是一个信息流,这其中又分为大、小信息流,大信息流包括但不仅限目标公司的战略方向、商业模式、盈利状况、组织架构等,小信息流覆盖公司内部的相关基础规章制度、企业文化等。如果此类信息能够掌握了解,那么在筛选环节就能明晰很多问题,少掉很多困扰。
C.目标公司人员:
如果人脉关系中或其他途径有在目标公司就职的熟人,关于一些信息事项便能够准确获取,但如果无法获得,目标公司的HR也是一个很好的了解窗口。作为公司对外沟通的一个渠道,招聘HR在一定程度上便代表了公司的形象,与HR保持良好的沟通,也是后期个人职业发展环节中的一个助力通道。
D.权变原则:
即便是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但往往天不遂人愿,所以还需秉持“权变原则”的理念。当实际情况发生后,采取最适合的策略方法,确保最终的结果达成。在接触过的面试者中,就遇到过由于前期对情况评估不足,在面试环节发生变化后仍未做出调整,而造成最后错失目标公司录用offer的情况。
跳槽的利弊分析也是有很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观点,在此我分享一个之前咨询过的案例,提醒一下大家的风险点,避免自己“赔了夫人又折兵”。
这位同仁在跳槽的时候计划下一份工作薪酬要高出目前月收入至少50%以上,而当时的工作和生活相对是可以平衡一些的。在后面确实也找到并入职了一家薪酬达到自己预期的公司,但就刚过了试用期的一段时间后,便选择了离职。在问及原因时,他提到当初能平衡生活的时候,薪资少一点但家庭能兼顾好,而目前恰巧妻子怀孕了,由于双方父母家里有事情无法过来照顾。自己繁重的工作也无法抽身照顾,导致的结果是每天只能睡眠三四个小时,最后实在身体撑不住了,便辞职了。他说,算了一下隐形的成本其实和原来相比错差不大。但这种无法兼顾两头的状况让自己实在是太疲惫了。
这其中用对错来评判显然不合适,但每个人一定需要结合自身的情况来判断做出选择。毕竟,随着时间的推移,选择的各项机会成本也会被放大很多。
卧槽还是跳槽,这个问题是我们每个人在职场发展中都绕不开的选择题。至于如何做出选择,建议一定根据个人的发展方向和轨迹来进行。道路千万条,但属于你自己的,却只有一条。
--------------------------------------------------------------------------------------------------------------
我是吕行者,仍在路上的HR。无论你是职场菜鸟或是行业精英,在职场路上遇到困扰或瓶颈时,欢迎交流,为你提供专业的职业咨询服务。详情关注微信公众号“吕行者职业生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