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再道德绑架孩子了!


有一种鸟类,它们伴随着每年春秋两季的变化,沿着固定的路线往返于繁殖地和避寒地之间,我们将之称为“候鸟”。

人们认为候鸟是会回家的动物,无论在外徘徊多久都会回到初始的地方,年轻女孩单飞(shanfei)如同她的名字(谐音“danfei”)那样,就像是候鸟一样,期望着飞出那片熟悉的森林,但最后却受于亲情之绊回归了家庭。

(候鸟海报)

可惜影片的手法却相当稚嫩,存在着一定的视听错误,但好在主角代入候鸟的视角凸显出随风流浪的美感。

接收到母亲的噩耗后,女儿单飞立马回到了母亲的身边,带着作为女儿失职的悔恨与母亲的亡魂踏上了寻找母女共同失去的时间。

面对神神叨叨只会碎碎念的母亲,单飞只绝对聒噪,丝毫感受不到母亲的好意,也许从母亲的视角来看这确实是出于关心,但这只能是从单一片面的人物视角出发,也使得这份爱显得过于扁平。

在母亲的视角看来,爱就是给孩子吃酿皮子、苹果,在孩子求学的路上准备一大堆家里的东西让孩子带上。

可作为母亲她从未问过女儿要不要,是否真的喜欢,女儿真的需要这些东西吗,把自己认为好的一股脑地抛给女儿,让她接过自己的“爱”,一味不止地做出奉献,导致这份爱太重,还没考虑要不要接受就被母亲一句“我都是为了你好”给击溃。

控制型的养育方式让母亲和女儿成为了阶层关系,在我下级的人就必须无条件的接受我所发出的好与不好,会利用孩子的情感。

“我也是为了你好”“你怎么就不能听听我的话呢”“为什么别人的孩子都听父母的话,就你不能”,一句句的话成为了情感武器,拿起枪的正是母亲,为了让孩子听命于自己,擅长利用这种手段来使孩子达到进一步的内疚和羞愧,让孩子感受到如果自己不这么做会伤害到父母,久而久之变成为了惯性心理,即使很多人长大后也会存在这种现象。

在成长路上达成“个体化”的途中会遭遇残留着母亲曾几时注入的情感绑架,就这样在“分离”与“屈从”之间来回拉扯,到最后衍生出愤怒的情绪,把对自己体内无法剔除的“服从性”而全部归咎于母亲身上,这样一来便使母亲越发的想要掌控,而在这越加强大的掌控欲下使孩子越想逃离,这是一场没有输赢的拔河比赛。

这一行为在情感心理上这叫做“情感投射”,他们也许并不是真的在爱你,而是实现自我的投射,将这份好投射到孩子身上,再将孩子取而代之感受到自己输出的爱,用大白话来讲,就是“自我感动”。

归根结底,想要打破这一现象,需要做出的无非就是“尊重”,正在意义上的尊重。聆听孩子的话,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即使和作为父母的自己的规划有失偏颇,但聆听似乎是现代人最难做到的事。

电影里的单亲母亲为了孩子做出的贡献使得她劳累和内心空洞,她疯狂地想要在孩子身上找补,可毫无意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会永远在庇护下生长。

本以为女儿单飞会在独立的精神上抗拒母亲的绑架但也能做到释怀,可最后还是落入了俗套以爱为大,只要母亲的复出就是爱我,为什么我没有早点看到。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对孩子错失赡养父母时光的句子,但这不能用来填补母亲超强控制欲的说辞,我们是爱父母的但同时也是独立的,这两件事从来就不冲突。

在剪辑上不太流畅,也并不意识流,幕与幕之间也没有很好的做到连贯,太过跳戏。采用了韩国的编剧,如果干脆点直接拍成韩式温情流似乎会好很多,实在是可惜。

你可能感兴趣的:(请不要再道德绑架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