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出生率6‰、离婚比61%:高度城镇化与计划生育的必然结果

东北出生率6‰、离婚比61%:高度城镇化与计划生育的必然结果

2019年,东北人口出生率平均只有6‰左右。

2013—2019年,东三省常住人口减少182.55万人。

也是2019年,东三省人口负增长,黑龙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1‰,吉林-0.85‰,辽宁-0.80‰。

当初的重工业资源型城市,逐渐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鹤岗化”现象,几万块一套房子逐渐走进大众视野。

1978年,东北出生人口156万,2019年降到65万。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东北总和生育率就低于2.1的更替水平,1990年达到1.5左右,率先步入低生育水平,2000年低于1.0,2015年,黑龙江生育率更是降到过0.48的极低水平。

从步入低生育开始,至今没有任何回升迹象。

1982年,东三省0—14岁人口占比32.04%,2010年,这个比重只有11.74%。

根据最新的七普数据,东三省人口负增长在2012年就开始了,2020年东北人口跌破1亿,比10年前减少了1101万人。

育龄妇女减少、人口净迁出超百万的同时,东北的离婚率也是居高不下,常年执牛耳、位居榜首。

2016年,黑吉辽粗离婚率分别为4.91‰、4.71‰、3.65‰,粗离婚率就是某一年的离婚总对数,除以该年的平均人口数。

同年东三省离结比分别是51.22%、58.33%、61.12%,离结比是该年的离婚登记对数与结婚登记对数之比。

需要说明的是,某一年的离婚人数和结婚人数没有一一对应关系,甚至没有任何联系,例如2016的东北离结比,结婚的可能是80后、90后,离婚的可能是70后、60后等,要统计单一90后或80后的离结比,是需要好几年不断更新的,很复杂,也不现实。

但即使没有对应关系,这个离结比至少反应出了这种情况:就是东北每结婚100对,差不多就有五六十对离婚,同理,这种情况只能反应某一年,并不反应长期。但是不对应关系,可以说明,离婚率高和90后关系不大,因为离婚的主要人群应该不是他们。

东北出现以上情况的首要原因,是高度城镇化,低生育是高度城镇化的必然结果。

建国时东北城镇化率就有21.27%,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2015年东北城镇化率高达61.86%,依然是七大区第一名。

城镇化率越高,生育水平越低,不仅是在东北,这个规律已经在全球得到普遍的验证。

因为城镇化提高代表了农村人口迁移城市、竞争日益加大、劳动时间很大可能会变高,同时女性劳动参与率高,也就必然推迟婚育年龄,加剧低生育。

高度城镇化还代表了社会保障制度相对比较完善,这对生育率同样是有负影响的。

第二是东北有力执行和贯彻了计划生育措施。

甚至成了榜样和典范,其他地区的计生力度为何没有东北这么全面完善呢?根由还是城镇化。

城镇化高的地方,更有利于展开和实施计生,在当时,超生会被开除公职、会对升职加薪造成影响。

工业化和城镇化使得东北人在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有相比其他地区较高的福利,一旦违反计生,严重的有可能失业和注销城镇户口,成本是巨大的,因此他们很完美地落实了计划生育。

相反,在一些相对落后的偏僻农村地区,计生执行起来就不是那么好,偏远农村人很可能会因为超生举家逃跑迁移,在外打工几年再回来。

东北农村却是相对不贫穷的,2002年东北人均耕地面积就有4.6亩,是全国平均的3倍还多。

粮食产量和农村纯收入相对其他地区较高,因此东北农村人也就不会为了计生逃跑,当时允许东北农村人间隔4年后再生一胎,为的是适应农村劳动力的需要,违反的就会按年收入倍数罚款,或者征收社会抚养费,成本很高。

为了不承担违反计生的高成本,以及当时在本地有相比其他地区更好的农村生产条件,东北农村人和城镇人口一样,也很完美地落实了计划生育,堪称典范和榜样。

计生的思想固定之后,生育率自然就低了。

第三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尤其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医疗可以替代养儿防老的思想和功能。

研究表明,新农合使得生育意愿下降了3—10个百分点。

第四是计生后、城镇化后的独生子女们,对婚姻的包容度低。

2015年黑龙江妇女研究所离婚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家暴只是离婚原因的第三位,第一是婚外情,占比78.5%,第二是经济暴力,占比75.9%。

这说明离婚率高,最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是,随着商品经济社会的发展,夫妻双方面临的婚外诱惑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大,尤其体现在各种软件的便捷约会上。

且独生子女往往从宠爱中长大,让他们彼此迁就是更不可能的,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的他们,因为没时间没机会,在选择相亲结婚后,往往就更没有感情基础,矛盾和离婚率高更是能想象到的。

且离婚冷静期出来之前,离婚办理程序较为简单,客观上也就加大了离婚率。

第五是城镇化带来的教育普及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

生育水平和教育程度的关系,是逆向的。

学历越高,受教育越高的,大概率越不愿意生,越愿意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当然其中还有资源枯竭后的人口外流原因。

1982到2010年,东北人口占全国比重,由15.09%下降到5.89%,相当惊人,采矿及石油就业人数,从146万,下降到115万,黑龙江木材采运业人数也从36万人,下降到6万人。

至于流入的人口,不仅小于流出,且照样是连续几年内表现出低生育意愿的。

同时留在东北的,体制内占比的会越来越多。

总的原因还是城镇化和计划生育两个大方向,是东北低生育、负增长、高离婚率最直接和最明显的两大原因。

资源枯竭导致产业转型也是必然的,单从地区来说,东三省的生育率,已经比韩国现在的0.84还要低了。

不过,这种现象从趋势上看,不会仅限于东北。

或许,东北只是一个缩影,提前了一步罢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东北出生率6‰、离婚比61%:高度城镇化与计划生育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