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都被《小欢喜》这部剧刷屏了,豆瓣评分直冲8.0分。
这部剧主要讲述了三个家庭为备战高考的欢喜忧愁。
网友纷纷表示:「太真实了!让人一下子想到了当年备战高考的时候。」
高三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压力巨大的一个阶段,剧中扮演陶虹女儿的英子就是如此。
“陶虹”想让女儿让清华北大,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她辞去重点高中金牌物理老师的职位,在家360° 全方位盯着女儿。
她把英子卧室连着客厅的墙壁打通,换成隔音玻璃,无论从家里什么角度都能看到屋内的动态。
没收女儿的乐高,禁止女儿进入天文馆,每天都逼她喝“提神醒脑”的中药汤。
甚至于只要英子有些反抗,就祭出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大招,鼻涕眼泪一起流,开始亲情绑架:
「英子,你可是妈的一切啊!」
这种高期望和全包围式的压力,让英子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活得像个提线木偶。
现实中还有很多孩子都是如此,他们从小背着父母的高期望,逼迫自己成为父母想要的样子,却活得无比压抑。
1
你的高期望是压死孩子最后的稻草
《小欢喜》中有一幕令人印象格外深刻:
“陶虹”带人去学校旁租房子时,她自豪地介绍说这个房子之前住的孩子考上了清华。
然而当画面切到卧室墙面时,却令人背后发凉。
满墙的试卷上都写满了两个字——「我恨」
这不禁让人想到之前轰动一时的北大弑母案。
杀害自己母亲的学霸吴谢宇,从小就生活在母亲的压力下。
身为老师的母亲,从小对他的分数十分看重。
「一个老师如果自己的孩子成绩都不好,恐怕会被人笑话吧?也非常没有面子。」
父母住在一起的时候,父亲在家里连电视都不能看,因为母亲怕影响儿子学习。
不断的鞭策和打击让吴谢宇的心理渐渐畸形,最后做出常人无法理解的行为。
都说有压力才有动力,但是过高的压力,就像一层层叠加在孩子身上的稻草,最终压垮孩子。
2
你的高期望可能会害了孩子
很多人常常感慨,现在的孩子已经没有童年了,从幼儿园开始就要面临幼升小的压力,紧接着就是小升初、初升高、高考......
对这些生理和心灵尚未发育完全的孩子来说,他们不但要面对学业上的压力,还要承受父母的高期望,最终必然不堪重负。
五年级学生宁宁因为期末考试没考好,妈妈看到成绩后对其一顿责骂。
突然,宁宁开始大口喘气,浑身发抖,双手呈「鸡爪状」。
送到医院后,医生说孩子患了「呼吸碱中毒」。而导致这种疾病的直接原因就是孩子情绪过于焦虑和激动。
上海一14岁少年小金因为作业和父母期望的相差甚远,与父母争吵后,又吞胶带又吞笔芯,还要跳楼自杀。
「一个晚上,他就在里面作,吃了铅笔芯还有湿纸巾的水。」
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可以理解。
但有时候对孩子期望过高,给孩子的压力太大,不但达不到原有的预期,反而害了孩子。
3
鼓励比施压更有效
凡事要讲究一个度,教育也是如此。考虑孩子的实际能力,循序渐进,不断鼓励孩子,孩子才会变得更加有动力。
有一则特别暖心的新闻,一个孩子考了7分,孩子的爸爸没有大发雷霆,而是花了1000多给孩子放烟花庆祝。
这位爸爸说,孩子以前经常考0分,这回考了7分,所以想鼓励孩子再接再厉。
下一次考试,孩子考了57分,可以说是进步巨大,学习态度也越来越认真。
事实证明,鼓励的作用比施压更有效。
4
放下高期望,孩子更闪光
过度的干涉、催促并不能让孩子变优秀。
放下高期望,说不定,孩子的闪光点就能慢慢出现。
一位网友曾分享:自己和丈夫都是学霸,女儿却一直是中等生。
刚开始辅导小学奥数时,她觉得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知识点,女儿就是学不会,错了再错。
她一次又一次地吼女儿,但收效甚微。
孩子姥姥说,不是每个人都和你们一样。最后,她放弃了对女儿的施压。
奇妙的是,没有了期待和压力的困扰,女儿不仅成绩变好,还找到了学习的乐趣。
5
放下高期望,和孩子站在一起
上海交大,一位宿管阿姨和孩子一起考上了研究生,这位妈妈让人敬佩不已。
「儿子三年级时,我发现他学习的状态很焦虑。」
于是这位母亲在儿子学习时拿着一本书在旁陪伴,久而久之,相伴读书成了母子俩的习惯。
大三那年,在儿子决定考研后,她也很快做出了考研的决定
「和儿子相互鼓励学习,向前走,有一种幸福感。」
和孩子站在一起,面对困难时陪孩子一起走,既成就了孩子,也成就了自己。
几米在《我的错都是大人的错》中说:
我知道我不是一个完美的小孩。当我变得和你期待的不一样时,请爱我原来的样子,疼我原来的样子,赞美我原来的样子。
父母是孩子最依赖的人,要学会为孩子的每一次进步感到满足,懂得在行动上引导和启发孩子,而不是总通过过高的期望来压迫孩子。
只有给予孩子合理的期望,让孩子沐浴在爱的阳光下,才能更好地发展孩子的潜力。
了解更多母婴育儿知识,欢迎关注公众号:爱幼米育儿(aiyomi888)
回复关键词【育儿资料】,免费领取超全育儿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