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全指南》:全面而深入的写作宝典

所有写作者都有一个梦想,就是希望自己的文字被读者认可,那么,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就相当重要了,《写作全指南》就是这样一本教授写技巧作的“葵花宝典”。

本书作者乔·雷·麦奎恩-麦修利尔是一位文学教授,长期在大学教授写作,出版过多部畅销的写作教材。另一位作者安东尼· C.温克勒也是一名作家、剧作家,也曾出版过多部小说、舞台剧等作品。

《写作全指南》再版15次,原版销量已超100万册,是美国广受欢迎、经久不衰的大学写作教材。

(封面)

在这本书中,有精当的范文,也有练习和提高的技巧,并提示读者如何避免写作的陷阱,理顺写作的底层逻辑,从而流畅自如地写作。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使用修辞。

修辞是以最有力、最恰当的方式表达个人观点的艺术,熟悉了这些修辞技巧,也就掌握了写作精髓。

1、善用比喻

绝大多数人在面对抽象的概念或者陌生的概念时,是缺乏想象力的,这个时候,善用比喻句,就能够呵护我们“干涸”缺乏想象力的大脑。

比喻能够通过具象化帮助人想象,例如可以从颜色、大小、质地等属性入手。假如给“棉花糖”作一个比喻,可以这样写:

一颗完美的棉花糖,应该有像新鲜牛奶一样的颜色,像棉球一样蓬松,像云朵那样轻盈,吃起来还会拉丝。

这样的比喻,就可以让读者心里产生一个画面:棉花糖是什么形状、什么质地、什么密度。

运用比喻,中国文学是最先进的,有很多成语就是用比喻的修辞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抽丝剥茧”是用古代人民熟悉的抽桑蚕丝来比喻复杂而精细的流程;“行云流水”是用云的飘动和水的流动来比喻文章或者画面的流动;“精耕细作”是用耕种这种人民熟悉的过程来比喻做其他事情的耐心和细致。

因此,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写作中善用比喻句,可以让抽象的内容,通过具象化产生画面感,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我们写出的文字。

2、巧用拟人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亮的阴晴圆缺,或者天气是晴朗的还是下着小雨,其实与人的感情并无关系,但是因为人需要抒发感情,而读者需要与你共情,所以这些外部事物的变

化就与人的感情有了关系。

这就是拟人的重要作用。在写作时巧用拟人修辞,能丰富地渲染和表达自己的感情。那么具体应该怎么练好“拟人”这个修辞方法呢?

其实得简单,想象你周围的事物都“活了”起来,它们都跟你一样,有想法,有感情,有自主意识。

假如在我们刷牙时,也许牙刷会想:“每天蹭来蹭去的还要洗冷水澡,真的又冷又潮又郁闷!”

而茶杯会想:“一天让我喝五次热汤,我肠胃都受不了了!”

当我们把自己的牢骚、抱怨、开心和甜蜜,都编成台词,赋予这些物体时,我们也就顺利地掌握“拟人”的修辞方法了

这让我想到了迪士尼电影《美女与野兽》,在电影里,那些被下了魔咒的城堡,蜡烛、钟表、台灯、茶壶,他们原本都是人,都有台,当他们变成各式各样的物品时,还能够说话与交流,这也就是“拟人化”了。

人类的一大爱好,就是给除了人以外的事物赋予人类的情感,如果我们能在写作中巧用拟人修辞,就可以写出非常好的文章。

3、妙用排比

排比这个修辞看上去很复杂,但实际上却很简单,就是摆出一个事物的三个方面。对于任何东西,都可抓住其三个方面来写排比句。

有一次,孔庆东老师在微博上写了一个排比句,意思是说俄罗斯有很深厚的文化、技术和政治底蕴等,将来一定会复兴。他想了一个事物的三个方面,并且把每个方面的代表人物列了出来,这个排比句就应运而生了。

他是这样写的:我相信产生过柴可夫斯基的旋律和列宾的色彩,产生过巴甫洛夫、别车杜的雄文和列宁的宏图,产生过门捷列夫、罗蒙诺索夫和加加林的这个国家,一定会度过不得不烧掉钢琴来取暖的寒冬,从春天迸裂的冰层里,探出它北极熊般伟岸的身躯。

类似这样的排比句,我们可以自行进行练习,例如,描写一碗排骨汤汤头浓郁、排骨酥烂、面条筋道着三个方面,写成排比句就是:这碗面不仅仅融合了猪骨奶白浓郁的汤头、酥烂入味的排骨、筋道爽滑的面条,而且融合了多年的技艺和热爱。

学会排比修辞,能够大大提高文章的可读性。

4、写在最后

如何我们想要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就要学会合理运用修辞手法。借助具体的事物抓住属性和关系的本质,是比喻的方法;将人类的情感投射到其他物品上,是拟人的方法;抓住一个事情的三个方面,是排比的方法。

中国有句谚语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写作全指南》就是那重要的磨刀石,掌握了书中的写作窍门,我们就能顺利地完成从“读者”到“作家”的身份转变。

如果你也想向真正的作家迈进,不妨尝试下书中的这些修辞手法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作全指南》:全面而深入的写作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