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与人交流,看看獾与苍鹰吧。

獾来到蛤蟆的家,就像来视察工作的上级领导,蛤蟆小心翼翼地尾随其后,不敢出半点差错。

不妨把獾的举止做个罗列:命令关掉电视,还教训蛤蟆说,六点前不应该开电视。等蛤蟆慌乱地找“天气”来坐谈论话题时,他却惊讶地(其实这一脸的惊讶写满了不屑)说自己的水仙都一把一把地开。这样的回答,让蛤蟆为自己差劲的园艺感到万分羞愧。接着獾开始严厉地批评蛤蟆,说他怎么还是老样子?然后开始不停地讲大道理,但对于倾听者蛤蟆来说,根本就不明白他说的是什么意思?

读到这里,我笑了。这个画面好熟悉,有时候自己与学生的交流不也是这个样子吗!自己一幅“师道尊严,神圣不可侵犯”的样子,面对可怜的学生,一顿严厉的训斥,外加一箩筐的大道理。殊不知,我们的孩子早已经处于一种,“防卫”的不自然状态,他怎么能听得进去?

更可怕的还在后面,獾再次严厉地提出(这简直就可以说是命令与胁迫)

他要求蛤蟆立刻写辞职信,辞掉校董一职,并由自己代理。蛤蟆听到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心乱如麻,他生气极了,他想一拳打在獾的鼻子上,但转念一想獾也许是对的……

亲爱的朋友们,读到这里,我想问一下,这样的矛盾与纠结,大家可曾经历过?有时,面对长辈提出的不合理要求,我们的心情是否也是这般无奈呢?我们想反抗,可是不敢;我们很善良,只能天真地以为——大人也是为了我们好。

场景二,苍鹰的接待室

面对蛤蟆的愤怒,苍鹰不动声色地提出——说给我听听!原来真正的倾听者,只需要告诉对方,让他用“说来听听”的方式,便能将内心的所有一吐为快。

由此想到,当面临孩子们出现极端的情绪时,我们大人,是否也可以像苍鹰这样,只需静静地说一句——说来听听,然后默默地倾听就可以了呢。想起了小林校长,豆豆第一次来到巴学园,见到小林校长,小林校长只是笑眯眯地看着她,豆豆不知不觉说了好几个小时,小林校长就这样笑眯眯地看着她,听了好几个小时。从此以后,豆豆爱上了巴学园。

蛤蟆的问题显然很棘手,苍蝇在不确定该带蛤蟆走哪条学习之路时,他只能选择沉默。蛤蟆在苍鹰的沉默中爆发了,苍鹰及时地安抚他,向他道歉,并提议可以先转移话题,因为作为一位引导者,苍鹰知道自己不能充当想獾一样的“父母自我状态”的角色。

“父母自我状态”就是一种挑剔型的父母。他们爱批评人,愤怒,严厉。他们像獾一样,对别人只有挑剔、指责与评头论足。他们更像法官一样,一直在严肃的法庭上控诉着别人,让人感到像囚犯一样压抑,难受,甚至窒息,窒息到自己也以为自己真的就是有罪的囚犯,自己也在经历煎熬的审判。

没有一种批评比自我批评更强烈,也没有一种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厉。这时候能帮助你的,只能是自己!

又回到原点问题上,是自救还是他救呢?这似乎又成了一个原罪的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怎么与人交流,看看獾与苍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