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读书在挣钱,而你读书却再浪费时间

公众号《罗辑思维》打造的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概念,罗胖罗振宇说他是一个知识的搬运工,就是把好书,经典书的内容掰开了、揉碎了,形成自己的观点分享给大家。每次从他的《得到》APP里听书时,总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比如,霍金的《时间简史》,读第一遍的时候,我真的没看懂,可是听完讲解,才明白,哦,原来观点在这里,再反过来去看这本书的时候,就有了新的理解和思考。

 而今天3月31日,是“经典物理学之父”牛顿逝世的291周年,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伟大科学家,他的很多理论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比如,踩刹车会想起他的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踩完刹车,车会因为惯性,往前滑行一段距离,扔个东西,会想起他的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最伟大的一本著作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只要有足够的耐心,高中生都能读懂,通过阅读能感受到逻辑的清晰和推导的严密,但是,我们绝大多数人根本看不进去,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看不懂,为什么呢?因为全书定义比较繁杂,让你没有继续读下去的勇气和决心。

经典的书籍是可以万世流传的,所以这不是书的问题,而是我们的阅读出了问题,日本作家大岩俊之的《实用性阅读指南》就是一本教我们如何阅读,如何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的书。

作者大岩俊之,大学毕业后曾在电子部件制造商等四家公司任法人销售,在任职期间,销售额年均增速1.5倍,销售业绩始终保持第一,之后在自己独立创业的过程中,他发现成功人士皆是读书家的观念,于是,他开始尝试一年阅读300本以上的书,也就说一本书最多用一天半的时间读完。可是“学而不思则罔”,只是单纯的读书,不思考,没有收获,就等于没有读书,所以,他在学习各种速读法的过程中,逐渐达到所有速读法的极限,而学习的最好方式就是分享,他通过他自身的实践经验,开发出谁都能掌握的,并且不会遭遇的瓶颈的读书法“缓速读书”,“缓速读书”不是让你慢慢的阅读,而是“磨刀不误砍柴功”,让你掌握一种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这本书会让你的读书不再只是“读书”,而是一种有效的思维。

第一,要设定读书目标

你在买每一本书或者阅读每一本书的时候,一定是会目的,特别是经管类、商务类的书籍,比如,我买的这本《实用性阅读指南》,买它的目的,有两个方面:第一、是我要给一个平台供稿,写它的拆书文章,第二、在实际阅读写文的过程中,我确实碰到了实际困难,感觉自己读书不但太慢,而且抓不住重点,捋不出来主线,所以造成我写拆书文章时特别痛苦,总感觉我没有办法,把这么好的一本书的主旨分享出来。

而当我带着主动意识去看这本书的时候,就很专注,就会集中注意力去关注我想要的地方,这样也就更容易有所收获。

其实,这就是所谓的有的放矢,有明确的目标,有迅速的行动,那么,你比没有目的阅读一定就快了几分。

第二,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会用思维导图提炼书中的关键信息

前面我们提到,牛顿的那本《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本经典的好书,一本高中生都能读懂的书,我们为什么读不懂,读不下去呢?因为,我们没有明确掌握书中的结构层次,没有能提炼出关键信息。而这就需要掌握一种学习方法,就是学会用思维导读,记录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是英国教育学家托尼·博赞提倡的一种思考方法,是将我们头脑中思考的内容,以可视化的图形呈现出来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与脑神经细胞形态非常接近的形式,从中间呈放射状向周边扩散出去,呈现出放射性思维。

它的好处,显而易见,因为在画图的时候,就是对你思维整理的过程,不仅可以大幅度的提高你的构思水平,还能加大你对全书的理解,比如,我在阅读这本书中,就根据自己的理解,拆出了四个主题点,明确自己的写作方向,让后续的写作变得目标性更强,更容易。


第三,不去做,然并卵

知识,只有付诸于行动,才会可能发挥出效果,过读书,不行动,其实,就是只把书作为作为阅读材料,只是走过、路过、看过,没有形成自己的东西的读书,都不叫读书。

而大岩俊之的《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书,从设立读书目标开始,详细的教给我们如何制作思维导读,如何记忆书中的有效内容,如何将自我指导用于读书,如何从书本上设定行动目标,如何将目标进一步具体化,确定行动的优先顺序,满满的都是干货,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中,去思考,去领悟,去行动,去精进。


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为一种能力,这是本书的主旨,可如何才能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一种能力,这就是一种方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好的方法,事半功倍。

你可能感兴趣的:(别人读书在挣钱,而你读书却再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