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读到的变成自己的——将知识内化的认知学习法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莫泊桑


读书是搭建完整知识体系的最短路径。在你的头脑中,知识网络的构建和思维框架的搭建取决于你读过什么样的书,以及你在看书的时候所采用的读书方式和思考路径。读书的目的不是在于记忆,而是在于理解和吸收。著名培训师袁茹锦老师在《化书成课》提到,我们需要了解认知学习法的应用原理,用经过实践验证的科学的方法提升读书效率、拓展记忆深度和扩大运用效果。


认知学习法之生成效应

生成效应就是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新学的知识。这种方式能够用旧信息去理解新信息。

第一步,看完一个章节或者学习完一个重要知识点后,合上书,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知识点阐述一遍,然后对照原书中的内容进行检查修正。接下来,重复这个步骤,表达结束后,与书中内容进行对比,看看自己的理解是否有偏差。若有,找到原因,例如:


是缺乏理解这个知识点所必需的背景知识吗?

是思维模式和作者的思维模式不一样吗?

是内心其实并不认可这个知识点吗?


第二步,针对书中的内容,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尝试回答这个问题。

比如在前面的《费曼学习法中》讲到的“盲维”。我们第一次看到这个词时,自然而然就想要提问“什么是盲维?”了解到它的概念后,又想要知道“如何找到自己在某件事情中的盲维?”

通过思考这些问题,你就能根据自己的经验阅历和知识储备,总结出找到自己盲维的策略,这个思考过程可能需要用到你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在完成总结后,你就会有一种想要试一试的冲动,因为大脑喜欢通过行动去验证自己的想法。


认知学习法之必要难度

研究表明,对于我们的大脑来说:

输入信息容易时,提取信息就会变得困难;

输入信息困难时,提取信息就会变得比较容易。

简单来说,历经苦难得到的东西,大脑会更加珍惜。


当你听课时,觉得这个知识或概念很容易理解,只是画一画重点,可当你合上书本想要表述这个知识或概念时,却发现自己很难精准地表达出来;而当你经过反复思考,用自己的表达方式给别人讲过这个知识或概念后,你便牢记了这个当时觉得很难的知识或概念,也能在以后应用时轻松提取。这就是必要难度存在的意义。

如何增加难度?

第一,可以在读完书几个小时之后再做笔记,虽然更费脑,但更能牢记。

第二,制作思维导图。可以先根据作者的逻辑制作一次,多次复述并形成自己的知识架构后,再制作一次。

认知学习法之测试效应

测试能够增加我们对知识点的记忆时长。因为测试本身就是一种强效的学习过程,它可以改造你已有的知识体系,同时加深你对学习材料的记忆。

学生时代的题海战术之所以有效,原因就是测试对记忆有巩固作用。大量的测试让你见过很多不同类型的考题,也让你对那些被多次测试的知识点印象更加深刻,由此,你总结出考题的一般性规律。

在经过一定测试之后,我们能对一本书掌握到以下程度:

对书中的知识点理解清晰且记忆深刻

能够总结出作者的思维模式和写作思路

了解书中的知识点适用于什么样的情况和场景

认知学习法之间隔效应

当你集中注意力阅读的时候,就能把书中的一些内容转为临时性“工作记忆”,但“工作记忆”转为“长期记忆”需具备两个前提条件:

第一,便于记忆或者你能把信息组合成为模型;

第二,这些信息需要重复。

若这些内容能间隔一段时间再重复学习一次,效果会更好。


看了一本很有价值的书之后,写了一篇书评或者感悟(生成效应)。

过一两个月之后,你再来重读这本书(当然,这次会比上次的阅读速度快得多),又有了一些和上次不同的领悟,你把这些想法添加到之前写的感悟中。

再过半年或者一年,你经历了很多事情,或许你遇到了书中提到的类似问题;或许你在经历了一些事情的时候,已经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地用到了书中提到的一些方法。

此时,你再次阅读这本书,你会有更多的触动和启示,因为,随着你的认知不断跃迁,你再走同一条路的时候,就会看到和以前不一样的风景。


认知学习法之交叉效应

研究表明,一个时间段里面,同时看多本书的效果比专注看一本书的效果更好,原因在于后者的看书方式有利于知识体系的完善和丰富。

我们有时会执着于“读完一本书”,这本书没读完,大脑就会牵挂着,觉得自己虎头蛇尾,羞于打开一本新书。

然而,人类的大脑有两个特点:

一是大脑喜欢解读,所有的知识都是由人的大脑解读出来的;

二是大脑喜欢建立联系,所以各种知识都能以不同的方式结合与穿插在一起。


况且,每本书中的知识点都是某一座“知识大厦”的碎片。知识是有网络效应的:任何一个知识点都不是孤立的,它一定要跟其他知识点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价值。只要你愿意把这些不同书中的知识碎片拼接在一起,就会发现它们之间的隐性联系。书中能够联系的知识点越多,书的价值越高。


在一段时间内交叉阅读不同书籍有两点好处:

一是大脑会因为更换不同类型的知识而“进化”得更容易抓住书中的重点和关键点,这样有利于你更快地吸收新知识;

二是你从不同书中获取到零散知识后,大脑会自然而然地将其与邻近知识串联起来,进行对接和匹配。每当匹配成功的时候,你会迸发出发现新大陆般的感叹:“这个原理也可以用在我最近看的书中!”


建议把读书习惯从A→A→A→B→B→B→C→C→C(前面三天看A书,之后三天看B书,最后三天看C书)变成:A→B→C→A→B→C→A→B→C,每天穿插着看A、B、C三本书,这样更有利于记忆,也更有利于发散性创新。



读书没有捷径。所有你走过的捷径,都是给自己挖下的坑。运用认知学习法,你在阅读中能够不断训练自己的思维方式、不断训练自己抽丝剥茧看事物的能力、不断训练自己找规律的能力,直到未来某一天,你会发现,你终于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了。那些你曾经读过的书会在未来某个时机创造你想都想不到的奇迹。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把读到的变成自己的——将知识内化的认知学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