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想要讲好所有人的故事,但是可能一个人的故事都没有讲好

《芳华》原本定于国庆档上映,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撤档再上映。不可否认,这样的营销手段可以引起一部分人的兴趣。也可以说是营销团队分寸拿捏得当。如果这样的撤档再上映多来几次,估计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去看了吧。因为有冯小刚的《一九四二》,《我不是潘金莲》在前。再加上,冯导发的微博“一秒都没有删”,我对这部电影还抱有很大的希望。

《芳华》确实有很多的闪光之处。比如林峰在战争中想要救往沼泽里沉的队友。即使刘峰用力的拉着,队友还是慢慢的向沼泽里沉去。刘峰在战场上痛苦着,飘着雪白的飞絮或者雪花,拌着煽情的音乐。像极了《一九四二》中催人泪下的片段。我也确实感动于这种因战争的残酷所展示的同胞之爱。特别出彩的还有最后一场舞蹈,何小萍草地上独舞与卓玛在舞台上群舞的交叉剪辑表现出了何小萍的幻想,以及幻想的落幕。

但是,《芳华》讲了太多人的故事了,反而一个人的故事都没有讲好。影片所塑造的刘峰是现实中的雷锋。吃的饺子是破的;把深造的名额让给了队友;猪跑了都要找刘峰。一个时代孕育了一代人。有太多像我们这种90后的人,并没有那个时代的体验,无法体会刘峰的舍己为人。如果有更多的背景来描述刘峰为什么会为集体贡献那么多,或许这个无私奉献的人物就会被更多的90后、00后的观众所接受。

何小萍因为父亲的缘故,一直很自卑。加入文工团也有些孤僻,跟文工团的其她女孩相处得并不是那么融洽。如果更多的描绘何小萍在部队里的坎坷之路,当刘峰关心她的时候,或许会更能激发何小萍对刘峰的感激之情。何小萍的孤僻,也许可以加入她小时候经历的情节,而不是简简单单的说母亲带着她改嫁了,她就跟着继父的姓氏了。当然,影片中也有可以删除的细节,比如说,亲生父亲给何小萍写的一封信。当何小萍对于父亲的想念仅仅停留在她单方面,并没有父亲的回音的时候更能说明她的亲情坎坷。当萧穗子作为前线记者跟何小萍见面的时候,何小萍问的是:“文工团都上来了吗?”就算何小萍在文工团呆的很失望,但是她依旧想着文工团。在我看来,一个人的失望也许并不是那么容易消散的呢?

画外音是以萧穗子的视角来阐述的,但是萧穗子跟何小萍的联系太薄弱了。萧穗子并不是何小萍的闺蜜,在队里的时候也没有跟何小萍有过多的联系。以萧穗子的口吻来讲述何小萍的故事就显得有些苍白了。何小萍那么多的心理活动被不熟悉人来讲述,还不如多用些镜头、细节或情节来描绘何小萍的内心活动。如果把萧穗子跟陈灿的感情戏删掉,然后加入萧穗子是何小萍的闺蜜,也是刘峰的喜欢对象,或许更能用她来解释旁白。不过,这样或许会变成一出狗血的革命年代剧吧。

冯小刚导演也曾说过他在部队的文工团呆过,所以对转业这些有特别的感触吧。冯导的布局太庞大,并不是电影129分钟能够讲清楚的。有太多的内容没有办法搬上大银幕,太多人物的情感铺垫也没有做的很到位。

你可能感兴趣的:(《芳华》:想要讲好所有人的故事,但是可能一个人的故事都没有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