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少变革,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而中间的故事用惊心动魄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商鞅变法就是其中之一。秦始皇统一六国,从此开启了中国家国天下的大一统传统,可谓是丰功伟业,这里面,正是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实力傲立群雄,进而才有一统天下。
我们先重温一下这段历史。商鞅,卫国皇室之后,所以又称卫鞅,姓公孙,名鞅。学成后,到魏国,得到当时魏国丞相公叔痤的赏识。不久,公叔痤一病不起,临死前向看望他的魏惠王推荐卫鞅接替自己的位置,如果不用,就把卫鞅杀了。魏惠王认为公叔痤病糊涂了。
后来,秦孝公发布“求贤令”,壮志未酬的卫鞅便去到了秦国。
卫鞅先后以尧舜的帝道、儒家的王道进谏,无果。第三次用法家的霸道才合了秦孝公的心意。
头两年,新政进行缓慢,第三年,秦孝公任命卫鞅为左庶长,全权负责推行新政。
这过程就发生了很多事,其中包括徙木立信,太子犯法等等,改革最终让秦国富强起来,可是他的改革令贵族们对他恨之入骨,而异常严苛的刑法,比如“连坐法”,以及腰斩、抽筋这样的酷刑,又让他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
等到无条件支持他的秦孝公去世后,他便遭遇杀身之祸。以至于留下了“商鞅变法,作法自毙”的俗语。
数千年后的今天,任正非在《开放、妥协与灰度》评说:“我们纵观中国历史上的变法,虽然对中国社会进步产生了不灭的影响,但大多没有达到变革者的理想。我认为,面对它们所处的时代环境,他们的变革太激进、太僵化,冲破阻力的方法太苛刻。如果他们用较长时间来实践,而不是太急迫、太全面,收效也许会好一些。其实就是缺少灰度。方向是坚定不移的,但并不是一条直线,也许是不断左右摇摆的曲线,在某些时段来说,还会划一个圈,但是我们离得远一些或粗一些来看,它的方向仍是紧紧地指着前方。”
这里提到的灰度,以及由此延展出来的灰度领域理论,成为了华为的公司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
就像任正非在讲话中提到的那样,“方向是坚定不移的”,在这个前提下,极尽变通之能事。
中国的文化因子里,是很讲究变通,随机应变,有所谓的“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在老子有“大成若缺”一说,……老祖宗们更相信,一切事物一旦达至完美(满),就必然地反向发展,“盈满则亏。”这种理念渗入到方方面面,这就是一种智慧。
其核心或许可以理解为,灵活变通是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我们继续,以华为公司的发展历史来做一个缩影,早期的华为,产品只能说是一般,但人家服务却是超一流,借服务来弥补一时的产品质量的短补,从而赢得一席之地,与此同时,在产品质量上狠下功夫,从而产品性能质量与后期服务齐头并进,真正做到“三分天下有其一。”
灵活变通,不是不讲原则,恰恰相反,是在坚守原则的基础上随机应变,更多的时候站到彼方的位置去考虑与处理问题,目的只有一个,真正地解决问题,与教条主义泾渭分明。
昨天,我看到一位老师在讲自娱体运营,他讲到态度,讲到运营自媒体就是要扭转自己的观念态度:自己其实是在提供一种服务。那在这个定位的基础上,是很可以反过来问自己到底能提供什么样的价值输出。想一想,人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读、听、看你的作品,会有什么收获?
同样的做法,却奢望不一样的结果。持这样的想法,正不正常?据说有词典把它归为神经病。
“穷则思变”,才是应许之道。从来,变通的那一部分人、事、物都是其中最强的一部分。它意味着思想更宽泛深邃、认知更全面具体、做法上丰富多样,一言以蔽之,人家武器更多,更好,本领更强,怎么玩下去呢?
你属于哪一部分?你希望是哪一部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