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报道引网友狂赞:
一位49岁的宿管阿姨,和自己的儿子一起考上了硕士。
她叫原梦园。
2018年12月,母子二人同期考研,儿子拟录取为复旦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原梦园拟录取为广西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好。”
这对母子,堪称共同成长的家庭范例。
1
《少年说》中有一期,一个儿子这样控诉自己的爸爸:
“你为什么一边叼着烟,一边说儿子,不管我以后怎么样,你长大千万别抽烟。你总是拿你做到不到的事情来要求我。”
还有的父母,手机一天到晚刷不停,对孩子却漠不关心。
生活中,这样的父母大有人在。
自己不看书,一边刷抖音、打游戏,一边对孩子吼着:“要好好读书啊,将来考个好学校!”真的是很讽刺了。
原梦园则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父母和子女最好的关系,是共同成长。
从儿子上小学时起,原梦园就陪他一起学习。
“儿子三年级出现了抽动前期症状,我观察他在做作业前要长吁一口气,很焦虑,于是我改变了陪读的状态,拿起书坐在他旁边看书,而不是看着他写作业,来排遣他的焦虑。”
久而久之,陪读成了一起读书。“我爱学习,也想让儿子有学习的氛围。”
令人欣慰的是,儿子的成绩确实越来越好了。
▲ 原梦园的日常随笔
儿子读中学时,她用“陪读”的方式考了会计师、中级按摩师等证书;后来又参加了成人高考,考取了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
2015年儿子考上大学以后,她也一直在旁听大学的汉语言和英语课程。
当儿子准备考研时,她更是下定决心陪儿子学习。
“虽然我爱学习,但考研我还是心里没底。儿子决定考研,我知道这是艰苦的旅程,于是,我们决定互相促进,他给我打气鼓劲,我也敦促他要坚持下来,一起向前走。”
▲ 原梦园的考研书籍
“由于记忆力差、背诵效率不高,英语是我最大的难题,连着几百天背单词,一天都不敢懈怠。”
为了平衡工作和学习,她每天至少要在家学习3个小时以后再去工作,休息日更是学习10小时之久。
去年,原梦园和儿子一起走进考场,儿子考的是数学英语和政治,她考的是汉语英语和政治,最终被双双录取。
人如其名:努力圆梦,必有回报!
▲ 原梦园和儿子
2
原梦园曾提到,儿子和老公是她的学习动力,论“学霸人设”的话,她老公才是真的开挂到飞起。
网上曾有一篇《李世阳:从技校生到美国访问学者》的报道,李世阳就是原梦园的老公。
原梦园介绍说:
丈夫与我同岁,我们在河南时,他是技校生,后来我鼓励他考研,他先读了电大大专、自学考本科,2002年他考取了硕士,2005年又考上博士。
十余年的时间,李世阳完成了从技工到交大讲师的蜕变,这种“开挂”经历很多人甚至连想都不敢想。
凯叔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给孩子讲故事最好的人一定不是凯叔,一定是这个孩子的亲生爹妈。
你抱着孩子坐在腿上翻开一本书,这样的陪伴是任何人不能替代的,跟孩子一起专注做一件事也是大多数事情不可以替代的。
原梦园深谙此理,她说:一个家庭要和谐,必须要有一个共同的节奏。
只有自身对世界充满热情与探索兴趣,孩子才能在生活中充满希望和动力。
父母共同营造的努力学习的家庭氛围,如春风化雨,带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个博士,两个硕士——这个学霸家庭的出现,让我们更加坚信这一点。
3
我们时常说,不要去掌控孩子的未来,要让他们选择自己的人生,于是很多家长采取了“放手”教育。
常见的就是,父母上自己的班,忙自己的事,对于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对于生活也不甚上心。
此外,把孩子送到国学学校、武校等处,放心大胆地交给学校来管的情况也不鲜见。
试问,这样的父母,是太迷信这些机构的力量,还是在推卸家长的责任呢?
2015年,张国立在一次活动中失控落泪,并自责不是一个好父亲。
“其实我对儿子一直都不算一个慈父,我太忙了,对他的照顾很少。”
早年,张国立为了事业,和儿子张默长期分离。因为缺少父母关爱,张默的性格逐渐变得内向、孤僻,早早形成了叛逆的个性。
当张默打女友、吸毒的事件发生后,张国立才意识到,长期以来,自己白白错失了很多和孩子相处的机会,对孩子教育和关爱的亏欠,才是罪魁祸首!
还记得2016年,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演讲的何江吗?
何江来自湖南农村,父母是地道的农民。
当地很多人都把孩子放在家里,外出打工挣钱,但何江的父母却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不能为了打工挣钱,而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
无论白天干活多累,夫妻俩睡前一定给孩子讲故事。
农闲时节,很多农村妇女都喜欢聚在一起拉家常,但何江的妈妈最喜欢的是陪孩子写作业,因为不识字,她让孩子把书里的故事讲给她听,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和孩子一起讨论。
虽然教育环境不好,但是父母的激励,让何江暗下决心:一定要强化自己的能力,努力去争取资源。
后来,何江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又去哈佛大学硕博连读;其弟弟也是电子科技大学硕士毕业,现在上海工作。
钱可以少赚点,工作也有再找的机会,但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
在孩子的陪伴上,我们只有一次机会,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
总有一天,当你看到孩子的成长,欣慰之余,会感谢当初自己的决定。
4
许多人在有了家庭、孩子和事业以后,便放弃了学习和自我探索,认为已经“圆满”了。
殊不知,他们选择的舒适的窝、安逸的路,其实是人生的断崖。因为,孩子成长的责任他们还没有做完。
而明智的家长,和孩子的成长是保持同步的。
陈美龄,是曾经与邓丽君、山口百惠齐名,红透半边天的歌手。
现在的她,则是位“把三个儿子送进斯坦福”的教育妈妈。
▲二儿子从斯坦福毕业时,陈美龄与三个儿子的合影
在事业极盛之时,陈美龄宣布暂别歌坛,选择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深造。
一个偶然的契机,陈美龄被邀请去斯坦福大学进修教育学。已经结婚生子的她,毫不犹豫停掉演艺事业,走向斯坦福。
每次上课,陈美龄都要先把长子送到斯坦福的托儿所,再把襁褓中的次子托付给好朋友,才能去教室。
日子艰难至此,可陈美龄一次都没想到要放弃。
她说:
“每个人都认为我来美国是休息的,可我自己明白,读书让我认识到了明星光环外的自己。在还能读书的时候,就要珍惜机会”。
后来,她成功地从斯坦福毕业,成为一名教育学博士,也将三个儿子相继送入了斯坦福大学。
甘地夫人曾说,最好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则。
毋宁说,教育是一种自省。
“在完成自身生命圆满之途上,孩子及其教育是一座桥,踩着这座桥,你回到了你自己。在实现孩子圆满的过程中,你圆满了你自己。”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好。
这,也许是最好的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