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开了自己的首场直播,聊了大概一个多小时,分享一点我的感悟。
我是一个很怕出境的人,平常也比较少拍照。
直播对于我来说,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所以,从确定要开直播的那一刻起,我就很紧张。
晚上到两点,梳理清楚了自己想讲的点,有了点信心。
结果到下午,越来越紧张。
写了4000字的稿,我就一直在看稿,越看越紧张,进了直播间,也还是很紧张。
估计这会你们已经看到了好多个紧张图片
今天早上一看,嘴上起了一个很大的泡图片
/////////
昨天一开始进去直播间,原本定的是八点半,那会是八点二十。
时间有点早,很多人进来了。
我觉得早,自己又不知道该说点什么,就很慌,想是不是自己开早了。
于是,停了播,等到八点半才进去。
硬着头皮,努力克服紧张。播到后面自己状态越来越好,我忽然觉得直播这件事挺好玩的。
它不像写文字,是你自己一个人的思绪、思考在流淌,它是你在跟很多人交流,其中会有思维的碰撞。
下了播,我心情还挺激动的,体验了一件自己没做过的事,新鲜的事,原来是这么的开心。
我甚至期待自己以后能多做直播,多跟大家聊更多的事儿,分享更多的知识。
真的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了。
我们成年后,好像越来越害怕尝试做新的事情,怕自己做不好,怕自己受打击,以至于迟迟不敢开始。
/////////
刚刚我在复盘自己昨天的直播,其实没什么复盘的,数据没有可比性,也就无法做详细复盘。
甚至,中途因为网络的关系,还中断了一次,没来得及截图数据。
我主要复盘自己的表现,和做了这件一直害怕的事,给我带来的感触。
最后,复盘完,我用最重要的一句话结尾--
允许自己慢慢变好。
为什么这句话会成为我最大的感悟呢?
我紧张其实更多的是因为--
我对这件事抱着很大的期待。
虽然一直在安慰自己,播不好还播不坏吗?
但是还是期望自己能一次性做好,能完美的完成首次的直播。
下了播,大墩给我发视频。
说他一直在听,刚开始的确紧张,但到后面就越来越好。不过这也很正常,是一个必经的过程。
我觉得大墩的这句话,和我前几天看《认知驱动》这本书中的一句话很有异曲同工之妙。
那句话就是--
如果我们能主动回归幼时的自己,回归那种允许自己慢慢变好的状态,那我们依旧可以从容的做成任何想做的事情。
/////////
中午的时候,在知乎看到有人邀请我回答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虽然浏览的人很少,但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
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可以慢慢自己学会走路、说话、写字等等很多事情。
不怕困难,不怕挫折。
学走路的时候跌倒了,摇摇晃晃的站起来继续走,直到学会,直到走稳。
但是我们成年后,学一个技能,总期望自己很快学会。
三天、五天、七天,学不会就觉得自己不适合,做不好,于是赶紧放弃。
就像《认知驱动》这本书里说的--
我们最初就是这样做成一件事的:
在面对一个全新的领域时,我们能毫不着急、毫不畏惧、毫不气馁,始终欢快地往前走,并且最终成功了。
长大以后,我们却总是在学习一项新技能或进入一个新领域时遭遇焦虑和失败。
因为我们总是想要太多、急于求成、害怕被嘲笑,遇到打击就觉得自己肯定做不好,于是没走几步就停下了。
从幼儿到成人,很多时候我们竟从“成事者”沦为“失败者” 。
所以,我们要允许自己回到幼时的状态,允许自己慢慢变好。
这样,我们能从容的做好很多事,也能坚持做到很多事,这样我们的人生也会更有趣、更丰富。
/////////
今天看了一个视频--
是21世纪英文报做的一场,伦敦街头采访“你会给你年轻时的自己提什么建议”?
发现大部分提的都是--
人生是一场体验,不要担惊受怕,不要不自信,勇敢点,去体验那些你没有做过的事,你害怕做的事。
等老了,你会发现这样的人生才好玩,才有意思。
所以,如果你们也有想做,却一直没有开始做的事,就放心勇敢去做。
也许,一开始,会做的很不好。
但只要开始了,会发现那份体验新事物的心情真的很雀跃,这种感觉就像小时候发现了很新的很好玩的玩具。
放低期待,不要太在意结果,体验的过程就已经足够令我们开心。
因为我们可以允许自己慢慢变好。
嗯,让我们一起好好体验人生,去做更多没做过的事。
这样的人生才足够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