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记录每天做的好事

走回家的路上,心中口中一直念着“谢谢你,我爱你,对不起,请原谅~”,我现在把这句话定义为“咒语”并向他人推广。很多事情是相通的,回想到大考前姥姥和妈妈纷纷在不同时期悄声且郑重地告诉过我,如果遇上难事就在心中口中念出“阿弥陀佛”。或许不必在意“咒语”本身的含义,只因它是一句“法力无边”的能量缩印,所以平时要多念、事发时更要念。在平复心态的瞬间,感受些许“静能生慧”的恩泽。

人们往往在一些不好的事情发生后才转头谋求一些改变或补救,这时行动的动力最大,但也最急躁,想立刻、马上看到回报、扭转乾坤。但现实总会让这一梦幻泡影破碎得渣渣满地。这或许就是“菩萨畏因,凡人畏果”。功夫在平时的最大盲点或许就是“投资要持久,收益战线长”,但这渐渐成为一个“公开的秘密”,方向正确的持续行动,时间越久复利越大。或许这样的“笨”,才成就了“聪明人”。

《能断金刚》中,罗奇格西提倡人们书写自己的“六时书”,不带评判地记录自己一天中六个时段的言行举止,就像牧羊少年被告知的那样,当做了一件好事就在袋子里放一粒白石子,当做了一件坏事就放一粒黑石子,到了晚上拿出石子看看这一天是好事做得多一些还是坏事多一些。

或许不是我独一份的困惑,我们做好事难道不是“应该的”吗?做了好事有必要在“功德簿”上记一笔给自己“记一笔”为自己唱赞歌吗?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总是“做好事不留名”、“深藏功与名”、“我是活雷锋”......自夸自擂的人我们统称他们“王婆”,讥笑他们“卖瓜”。但对于做得不好的事,作为大多数普通而心智平均的人,我们会为做不好的事情内疚、惭愧、自责、后悔等等,反复在大脑中回想、重演。如果说所谓的好事与坏事都是天平两端无差别的砝码,那么做完好事后的“潇洒转头”和做了坏事坏事后的“反复思忖”,后者比前者更容易获得不断地加码、再加码的机会。于是做坏事的影响力反而在心中越来越大,不说“劣币驱逐良币”,仅对做了好事的自己其实也是不公平吧。做坏事要道歉反省,做好事同样需要感谢和表扬,即便是对待自己。

想到这一点,我才得以接受,不断梳理、记录、积累自己做了的好事、善念,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情,这是在浇灌“好事之树”的生长,让树根可以深植土壤,让枝叶一天天茂盛,还要像榕树一般慢慢可以“独木成林”,更多的好事种子衍生出更多的“好事之树”。自己的“好事之树”净化、绿化了环境、改善了土质,也影响其他人的“好事之树”扎根生长。

但我想这个行为的前提,依然是“单纯记录,不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判”。有评判即生情绪,生情绪则影响判断。做一个如史官般刚正不阿单纯记录的“AI工具人”,反而会在“数据”累积下,逐渐看清自己。

平常心,不焦躁。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要记录每天做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