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旅行之美,在那山高水长,层云激荡

万卷书,万里路。于我而言,书中最美不过是诗词,生活最美不过是旅途风景。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今日不似语文课那样斟词酌句,但是还是要交代下背景。

    此诗作于开元二十三年,恰逢开元盛世,歌舞升平。但在这一年,二十四岁的杜甫考场失利,壮志激荡却被抑制于胸间无处迸发。天才如杜甫,寒窗苦读,只为身居庙堂之上辅佐明君。本来以为到了首都可以一展抱负的,但是操蛋的现实却给了他一盘冷水。

    并且杜甫并不是出身于什么富贵之家,中产阶级都算不上。他也没有过多的盘缠在寸土寸金的京都呆太久,这时候到底是咬牙隐忍还是收拾包袱回家呢?这可能也是很多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即将面临的事情吧,唯一不同的是我们不是每个人都有杜甫的天才。

    但是这时候杜甫却选择了,从“高考”竞技场中跳出来,天大地大,先去走一遭散散心,其他事情回来再说~毕竟过去的旅游时比现在要便宜许多滴。

    一路喂马劈柴,周游齐鲁大地。

    其实我们旅行的意义是什么呢,虽然之前也有所感悟,在阅读完熊逸老师的文章后,我好像明白了。

    一曰摆脱旧环境的影响,二曰摆脱工具意识。

    摆脱旧环境影响不必多说,就是我们常说的,去别的地方走走,不要老是呆在这个烦心的地方。

    而摆脱工具意识就有点意思了。

    仔细想想,我们日常生活中,朝九晚五(现在好像都996了....),我们踏过每一条街道,坐的每一趟公交,即使是在归家路途上看到了所谓的广州名胜“小蛮腰”都无动于衷。因为我们只知道这是回家的路,现在五点半了又要死亡三号线了,今晚回家还有没完成的工作巴拉巴拉的。这时候每条路对于我就是回家或者去公司需不需要走,每处风景都只有要不要经过这个地方而已。在熟悉的场景里,我们把一切都工具化了。

    但是当我们去到陌生的城市,我们知道我们就是来玩耍的,我们心情愉悦。开始考虑一些文艺啊审美的之类的事情了。即使到了一座普普通通的城市,我们也能品出他的美来。所以啊,旅游何必匆忙打卡网红景点,何必规划详细目标,不过是走走停停,慢慢品味,遇见惊喜而已~当生活不再匆忙,当我们摆脱身边的工具化,一切映入眼帘的时候就不再一样了。

    那便是我们所谓的远方。诗词也是如此。

    我们习惯了生活中的文书,课本,邮件。那些读来都是带有目的性的,或者令人昏昏入睡却又不得不读的文字,多令人生厌,却是我们生活中主要读的内容。但是诗词不同,他十分简练,简练到我们读起来不明所以。他韵律优美,优美到我们看着它却不知所云。但诗词最令我们惊讶的地方就在于,你不需要知道她表达的是什么,就能品出她的美。

    因为她的语言,和日常用语泾渭分明。她便是我们书中的“远方”。

    最后,回到这首初出江湖的“诗圣”在遇见泰山时写下的《望岳》。当年杜甫落榜后漫游于齐鲁大地,心中多少都有点愤懑和压抑。在他登上泰山之时,看见脚下曾云激荡,云开之处,是钟灵毓秀的齐鲁大地。心中一点愤懑顿时消散,对着这山高水长。悠悠道出了千古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一句诗词,凌云壮志,激荡千年。

你可能感兴趣的:(诗与旅行之美,在那山高水长,层云激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