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的摘抄和读后感

思考快与慢

这本书信息量很大,是一本心理学方面的经典书籍,主要基于人思维模式里面的两个系统——擅长快速判断的快思考系统1和擅长逻辑思维的慢思考系统2,来阐述本文的一些观点。
而作者丹尼尔·卡尼曼,也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一位心理学教授,他在心理学上的研究,不仅在心理学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也对行为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在他的众多观点之中,对以下几个观点,我印象比较深刻。

因为本人对心理学的知识积累有限,所以本文大部分都是摘抄的内容,怕曲解了作者的想要表达的意思,以供自己和读者细细品味。

摘抄

认知放松(5. 你的直接可能只是错觉)

如果一个句子印刷清晰,或是被多次重复,或是已经深植于脑海,人们就能在认知放松的状态下顺畅的将其解读出来。听到别人说话时,如果心情好,或者咬一支笔破事自己“笑”,都能使认知放松。反之,若说明书印刷模糊,颜色浅,句子冗长,语言晦涩,也许心情也不好,甚至是皱眉,这些情形都使世人处于认知紧张状态。

造成这种放松或紧张状态的不同原因会相互影响。处于认知放松状态时,你有可能心情不错,因此会喜欢你亲眼所见的事务,相信你亲耳所闻的消息,相信你的直觉,感到当时的状态是舒适或者熟悉的。此时,你的想法也有可能相对随意、肤浅。当你感到紧张时,你更有可能警惕、多疑,会对手头上的事情投入更多精力,感到局促,较少犯错,但你的直觉和创造相对平时会下降。

所以:

不要只因为字体不清楚,就否定他们的商业计划。

过早下结论(7. 字母B和数字13)

她对这个人的管理技能一无所知。之所以对他印象很好,是因为曾经听过他做过一次精彩的报告。

他们看了一份优质的咨询报告就做了一个重大决定,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掌握的信息其实很少。

在讨论之前大家先独自考虑一下这个问题,这样可以避免观点的相互干扰,更有利于大家集思广益。

锚定(11. 锚定效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我们想要收购的公司给我们看了他们的商业计划,其中包括他们希望得到的收益。我们不应该让那个数字影响我们的思路,将其放置一边。

计划是为最佳情况设计的方案,当我们预计实际结果时,要避开计划的锚定效应。想想计划出现失误的各种方式也不失为执行计划的一个方式。

我们商谈的目标是让他们锚定在这个数字上。

典型性和基础比率(14. 猜一下,汤姆的专业是什么)

草坪修正的很好,家具也十分抢眼,担着并不意味着这是一家经营状况良好的公司。我希望董事会不要依照典型性启示做出判断。

这家新成立的企业看起来好像不会倒闭,但是这个行业的成功基础比率非常之低。我们又怎么能知道这家企业就是个特例(一定能成功)呢?

我知道这份报告绝对是具有毁灭性意义的,也许他的证据十分确凿,但是我们凭什么相信呢?我们必须在做计划时保持一定的怀疑态度才行。

少即是多(15. 琳达问题的社会效应)

他们构建了一个非常复杂的情节,还坚持说这个情节出现的可能性很大。这不是真的,这只是个貌似合理的故事而已。

对于贵重的产品他们还附赠一个便宜的小礼物,这样的话,整套产品就不那么吸引人了。少即是多就是这个意思。

很多情况下,直接的比较使得人们更谨慎也更有逻辑性。不过,也不经常是这样。有时候即使正确的答案就在眼前,直觉也会打败逻辑。

回归平均值(17. 所有表现都会回归平均值)

他说经验教会他一个道理,批评比赞扬有用。不过他不明白,这是回归平均值在发挥效用。

也许由于惧怕让中人事网,所以他的第二次面试没有第一次那么令人印象深刻,他第一次的表现太优秀了。

我们的筛选过程并不是很完美,所以我们会考虑回归性。有些极其优秀的候选人也会让我们失望,对此我们并不感到惊讶。

前景理论(26. 更人性化的前景理论)

什么是前景理论(摘自百度百科):

1979 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卡内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提出了 “展望理论”(prospect theory),也作 “前景理论”,是决策论的期望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个人基于参考点的不同,会有不同的风险态度。利用展望理论可以对风险与收益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展望理论是行为经济学的重大成果之一。

示例:

他是损失厌恶的典型例子,因而连非常有利的机会也被他拒绝了。

他非常有钱,因而他对微不足道的所得反应那么强烈,着实让人费解。

他把损失看的比所得要重一倍。不过这也很正常。

禀赋效应(27. 禀赋效应与市场交易)

什么是禀赋效应(摘自百度百科):

禀赋效应是指当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提高。它是由Richard Thaler(1980)提出的。这一现象可以用行为金融学中的“损失厌恶”理论来解释,该理论认为一定量的损失给人们带来的效用降低要多过相同的收益给人们带来的效用增加。因此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对利害的权衡是不均衡的,对“避害”的考虑远大于对“趋利”的考虑。出于对损失的畏惧,人们在出卖商品时往往索要过高的价格。

示例:

他不在意自己能得到两个职位中的哪一个,但公告发布的一天之后,他就不再想换了。这就是禀赋效应。

这些协商不会有任何进展,因为双方都发现很难做出让步,即使自己能得到补偿也不行。损失的比得到的更多。

他们一涨价,需求量就会下降。

他只是不想以低于自己买房的价格卖掉自己的房子。损失厌恶起作用了。

他是个吝啬鬼,只要花钱就觉得赔了。

罕见事件(30. 被过分关注的罕见事件)

即使在日本,海啸也很少发生,但是海啸在我们头脑中的画面非常生动形象,游客也因此会高估海啸发生的可能性。

这是我们都熟悉的灾难循环,即先是言过其实,之后做出过高权衡,最后忽视此事件。

我们不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单一情境中,否则我们会高估他的可能性。想想其他的选择吧,然后将所有选择的概率相加,得到100%。

他们想让人们意识到风险是存在的。这也就是他们会使用每1000人中有1人死亡这个说法的原因,这种做法利用了分母忽视效应。

读后感

整本书读下来,我觉得这本书是值得我去读第二遍的,书的知识密度极高,以前我一些似懂非懂的理解和思考,在这本书里面我找到了专业的名词解释:

  • 第一印象——认知放松

以前我只知第一印象,认为第一印象很重要,但是为什么第一印象很重要呢?在心理学里面的专业名词解释是认知放松。因为熟悉的场景和以往的经验,会让人感到安全感,进而产生错误的判断。

如果想要保持理智的头脑,我们要尽量避免自己进入认知放松的状态。

  • 投资保守——损失厌恶

为什么很多人都会选择保守型投资?因为损失厌恶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互动。

而如果你拥有了,你会觉得你拥有的东西不止你买入时候的价钱,这个就是禀赋效应。

  • 坐飞机很危险——罕见事件

罕见事件因为其画面感极强,容易让人产生错误的判断,这也是为什么别人会认为坐飞机很危险,因为飞机失事的画面感太强了,但是人们往往忽略的是,去机场路上的危险,往往比飞机失事的概率,要大的多得多得多。

你可能感兴趣的:(《思考快与慢》的摘抄和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