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打败自己的不是未知的困难,而是自己的恐惧

            Jen 的女儿 Emily 今年大三,今年暑假要到实验室来实习。之前闲聊的时候,听 Jen 说 Emily 是个乐观开朗、没心没肺、活得肆意潇洒的人。想来应该是个人见人爱的开心果,所以对她的到来充满的期待、对她这个人也充满了好奇。

          离进实验室的日子越来越近, Jen说 Emily 开始表现得很焦虑,总担心自己什么都不知道,担心自己不能适应实验室的工作, 无论 Jen 怎么劝说都不管用。Emily和她的导师见面的那天早上,我们终于见到了她。离面谈还有半小时,我们邀请她一起去和咖啡。就在我们谈天说地的时候,我发现她焦虑不安的坐在那里,不时的看着手表,每隔五分钟就要念叨一次,还不断的做着深呼吸,注意力肯定不在我们谈论的话题上。为了让她放松,我们劝她导师根本就没有期望一个还没毕业的本科生知道多少知识,而且她学的专业和我们实验室的方向根本就不相干,她不需要因为她不懂她根本没学过的知识而担忧,但她根本没有办法放松下来。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她去面谈,面谈的过程我们不得而知,但结果是好的,导师对她非常满意,她也非常喜欢这位导师。

         她的这个状态像极了半年前的我,那时我刚来实验室,由于和之前的方向相差甚远,我也要从零开始。刚开始的那一个月,我每天都焦虑不安,觉得自己什么都不知道,没有自信。每次组内会议的时候,有问题也不敢问,总担心自己的问题太愚蠢。虽然每个人都会跟我说我才刚来,什么都不知道是理所当然的, 但我完全放松不下来,因为我担心导师对我的印象就是什么都不知道。直到和导师的第一次真正talk,导师坦言说他根本就没有期待我知道多少东西的时候,我反而松了一口气,也更能踏踏实实地从零学起。

         有些场景、有些事情无论别人给你描述多少遍都不能消除心中的焦虑,只有自己真正经历过才能最终解脱。所以过分担忧并没有什么用,还不如把精力集中到更有意义的事情上去。

         从另一方面讲,对于我们熟悉的领域我们可以做到信心满满,但面对未知的时候总是充满了焦虑和担忧,这种情绪直接从精神上摧毁了人的自信,它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超过了未知本身。这也是为什么跳出自己的舒适区那么难了,人总是想通过阶段性的成功来维持自己的自信,而一旦跳出舒适区,就意味着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会有什么成果能让我们维持自信,更多的可能是各种困难带给我们的挫败感。而趋利避害是任何高级生物的本能,想要逆向而行总是需要更多的勇气。如果我们能坦然的接受自己的无知,不要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过多的苛责自己或许能减少一些焦虑感。至少我们应该为自己能走出舒适区的这份勇气和决心感到自豪。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时候打败自己的不是未知的困难,而是自己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