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由内而外的教养》03:如何体会——情绪的力量

第三章:如何体会——情绪的力量

把沟通建立在了解自身情绪的基础上,真诚地分享自己的情绪并且设身处地的体会孩子的情绪,能够为我们和孩子建立稳固持久的关系打下基础。

这章节,说了两个关键部分,一个是要与人分享自己的情绪,也就是要善于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其次是要在别人的情绪中与之发生共鸣,与之产生连接,才是真的共情。

情绪不仅能够影响我们内心感受,还影响我们外在的人际交往,并能影响我们对事物意义的判断。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到自身情绪并且与他人分享,生活就会变得丰富。情绪的分享与交流可以加深我们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我们往往在对方(尤其是孩子)向我们表达一个情绪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很扫兴的将其情绪打断,希望将他拉进我们的情绪中。比如孩子说泥巴实在太好玩了,而我们却要指责他把刚刚买的新鞋子给毁了。这样的事情我相信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孩子很委屈,我们也很懊恼。然而这些产生的原因,都是出自于我们心中底层的信念。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初级情绪的概念。

知道初级情绪的存在,对我们了解情绪,认知自己有非常大的帮助。初级情绪是我们大脑的初加工,将一件事加工成好坏之分。如果我们深陷在初级情绪中出不来,我们将无法与让人产生链接,即无法有共鸣。也无法进行进一步的情绪使别。

情绪处理能力的缺失,是一种由于早年在经历某种情绪后却没有进行妥善处理的记忆被存留在大脑中,导致大脑无法正常识别这类情绪,也就无法给予处理指令,进一步导致应对此类情绪的能力缺失。

我们可以通过记录日记的方式进行自己人生故事的回忆,从而让左右脑协调运作。这有助于将左右脑思维模式联系起来,重点感受身体感受和视觉意象。体会非语言信息的含义。从而提高情绪处理能力。

当我们作为成年人要去共鸣于孩子时,一定要充分了解孩子当下的感觉,也就是说,要非常明确的知道孩子的情绪,才能真的让共情产生效力,发挥作用。共鸣也就是共情,但绝非同情。同情会带着自己对事情的情绪,这个情绪属于你,却不属于对方,甚至不一定是对方的真实情绪。但是真正的共情会给对方力量,会带给对方温暖,让彼此拉近距离,达到共鸣的目的。所以,我们永远不要过度表达自己看到孩子取得成就时的喜悦,那只是你的感觉和情绪,或许孩子没有我们想像中那般雀跃,看到我们如此的反应,反而容易将其变成对他的压力。

如果无法进行情绪的自我表述,那么就很难清晰的了解自己,对自我的认知也会非常局限。

情绪联结需要我们特别注意自己的心理状态,也需要我们敞开胸怀,积极地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心理状态。


我们往往不能审视自己,也意识不到自己的初级情绪,也没有将情绪进行归类。所以会容易引起对孩子的伤害。往往实在我们有了行为后才悔恨不已。这叫后知后觉。那么我们要通过对自我的反省,对初级情绪的认识,积极的进行情绪归类,去更好的对自己进行自我认知和了解。从而做到前知前觉。将不当的行为进行有效的避免。

下面是群里讨论的记录:


本章节内容涉及广泛!可值得推敲的细节很多,在此只做了一个粗浅的记录。

期待下周精彩分享!

你可能感兴趣的:(共读《由内而外的教养》03:如何体会——情绪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