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你觉得努力是一件痛苦的事?
小双是个热情爽朗的微胖姑娘,经常向大家说起她的减肥梦想:我要是能瘦到100斤以内就好了!但仅限于说说而已,从没见过她有什么行动。
有一天,她突然很激情地告诉大家,她决定要减肥了!还把微信头像换成了:不瘦十斤不换头像!
一问才知道:隔壁办公室的娜娜在减肥,一个月瘦了快10斤,这给了小双极大地动力和信心。
第一周,小双每天中午只吃1根黄瓜和1个苹果,下班后不再坐车,改为步行40分钟回家。
到周末,小双兴奋地跑来汇报战果:我瘦了4斤!
为了犒劳自己,小双约了朋友周末一起去逛街。周一早上,小双哭丧着脸:在外面吃了顿饭,又重回来2斤……
这样折腾了一个月,小双的体重一直在减4斤回2斤、减5斤回3斤的范围内浮动,而隔壁办公室的娜娜已经成功瘦身了20斤,从微胖姑娘妥妥地变身为体重不过百的苗条美女。小双灰心丧气地说:算了,胖就胖点吧,减肥这么痛苦的事不适合我。
如果把减肥换成写作、读书、跑步、健身,你就会发现,小双就是你,也是我。
我们都像小双一样,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梦想,想努力一把去够一够,但基本上都因为太辛苦而坚持不下去。
在我们大多数人的认知里,只有逼着自己去做的事,才能称之为努力,努力等于苦和累,努力很难,门槛很高。
没有看过凌晨4点钟的日出,你好意思说自己努力了吗?
却不知,你对努力的认知,暴露了你的思维模式。
2.你看到努力的苦,其实是别人的甜
在一众朋友当中,老肖属于最不起眼的那个,30多岁,公司的基层业务员,能力一般,资质平平,没有什么特长,也没什么爱好,妥妥的佛系男子一枚。
可是自从他突然迷上了金融理财,老肖突然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每天跑图书馆,埋头猛啃一堆晦涩难懂的金融书籍,晚上经常熬夜看全球的股市行情和市场走向,为了能第一时间看懂外国的金融新闻和资讯,老肖竟然还开始把丢了十几年的英语捡起来自学。
大家都说老肖这是财迷心窍了吧,这么拼命学累不累呀。老肖却一脸懵逼:原来每天看球、看比赛、刷朋友圈,现在变成看书、看股市,一点也不辛苦呀,而且看这些发现特有意思,比追剧还过瘾呢!
你看到的努力是苦的,却不知别人尝到的是努力的甜。
真正沉浸在努力当中的人,并没觉着自己在努力,对于他们来说,这就像吃饭睡觉追剧一样,是一项生活习惯和个人兴趣所在。
经典电影《阿甘正传》里,智商只有75的阿甘,凭借一双“飞毛腿”,不知疲倦地跑跑跑,竟然取得了让人瞠目的成功。
小时候阿甘被人欺负,珍妮对他说:阿甘,记住,快跑!这句话成了他的人生信条,无论遇到什么,只管坚持跑就对了。
他就这样一路跑进了一所学校的橄榄球场,跑进了大学,还被破格录用,成了橄榄球巨星;到了战场上,因为救人有功,成了战斗英雄;一个人跑步穿越美国,跑成了名人。
阿甘努力吗?当然!阿甘痛苦吗?并不。
奔跑对于阿甘来说不是一项负担或任务,他只知道闷头猛跑,不管外面是嘲讽,是追赶,是喝彩,还是枪林弹雨,他只管撒开腿奔跑。
这种完全来自于自己的内部感受,不需要别人提醒、鼓励,也不受外界干扰的行为,才是努力的真正涵义。
你的努力里,藏着你的行为习惯。
在开始行动之前,如果你已经把它当成一座难以攀登的高山,当然就会觉得艰难和痛苦。努力其实只是一种自发行为,看轻它,你才能掌控它。
3.努力源于你的内在驱动力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内在驱动力,是指出于你内心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做事的动力。心理学家认为,那些被自己内在的目标和需求驱动的人,更愿意为了长远的目标而做出努力。
也就是说,努力的前提,不是因为看到别人努力,不是因为想被人夸赞,也不是为了逼迫自己必须去完成某一项任务,而是因为你的内心真的想做这件事。
村上春树坚持跑步20多年,每年参加一次马拉松比赛。在常人看来,这是一件需要超强的意志力才能完成的事吧,但村上春树的动机却很简单:写小说需要健康体魄的支持,跑步正好是符合自己性情的运动,如此而已。
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一书中这样描述自己的性格特征:喜欢独处,不爱争强好胜,一次只能专心做一件事。
所以,当他决定去做一件事,就会沉下心一股脑儿地去做,并且保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把它变成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而然的事情。这就是村上春树对于努力的看法。
持有相同观点的,还有一个努力的化身——张震。
微博上有一个段子:“拍《赤壁》,为演孙权他熟读三国;拍《建党伟业》,他把民国史熟记于心;拍《深海寻人》,他考到了PADI潜水执照;拍《吴清源》,他的围棋已能压制专业三段;《一代宗师》杀青,他拿了全国八极拳冠军;《聂隐娘》拍完,他学会了近身剑术……人类已经无法阻止张震了。”
在这个流量小生满天飞,大家都疯狂轧戏的年代,为什么还有人愿意拍戏这么拼?
张震的回答很简单:只是因为喜欢演员这个职业,享受这种和角色融为一体的感觉。
外界看到的拼命和刻苦,在他眼中,只是为了演好这一个角色的本分而已。他不仅不觉得这是一种痛苦的努力,反而很享受这个过程。
真正努力的人,是源于内心的自我驱动力。他们不会把努力当成一项痛苦的任务,而是想做就去做,去享受努力的过程,并乐在其中。
你的努力里,藏着你的人生态度。
4.激活内在驱动力,努力也可以很简单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才能激活内在的驱动力呢?不妨从这几点试一试:
01找到你真正想做的事
巴菲特 说:“在你的一生中,你应当做你热爱的事情。”对一件事情的热爱,无疑就是最有效的内在驱动力。
心理学分析认为,当你在内在动机驱使下完成了一个行为、一个任务,或解决了一个问题之后,会获得巨大的内在满足感,你会为自己的成长而愉快。而这一切,都是不需要别人提醒、鼓励的。
试着问自己:你想要做的事是什么?你为什么想做?
找到那件你真正想做的事,不是被人鼓动,也不是因为受到了刺激或感受到了恐惧,而仅仅是因为你想做。
02把它变成你的习惯
很多人参加过战隼老师发起的100天行动计划,并反馈通过100天的行动,为自己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战隼老师强调100天行动计划的关键是:每次只做一件事,把它分解成可量化的小目标。如果你坚持了一周发现没有完成,没关系,根据自身的情况及时调整为你能完成的量。
一口气吃不成大胖子,不要过分强迫自己,每天固定时间段进行,就像吃饭睡觉一样,让它逐渐变成你不可或缺的一项生活习惯。
03不和别人比,只和自己比
刘同在《你的孤独,虽败犹荣》里说: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很多不如意,归根到底都是因为和别人相比。不看别人,只看自己是否有获得,那么幸福感每天都是满满的。
正所谓焦虑来源于对比。你应当明白,每个人的境况都是不同的,你拼命奔跑的终点可能只是别人的起点,但那并不代表你的努力就是没有意义的。
只和自己比,你才能听见心底的声音,感受到自己的点滴变化。
努力没那么难,它不是你想象中那块难啃的硬骨头。
想要开始努力,你唯一要去做的事就是马上行动,然后不断地重复重复再重复。
就像村上春树所说:“假如有我的墓志铭,而且上面的文字可以自己选择,我愿意它是这么写的:村上春树,作家(兼跑者),1949—20××,他至少是跑到了最后。”
你的努力里,藏着一个真实的你,愿你早日遇见她。
(本文首发于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