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课堂笔记】第一讲 ‖习课堂:不开小差的秘密

今天下午,我回看了管建刚老师的习课堂系列讲座第一讲——习课堂,不开小差的秘密,感觉收获满满。边听,边写下笔记,并顺手写下自己的一点感悟。

首先,管老师分析了公开课和家常课的区别。听课对象不同、评价不同、目的场合不同、心理与准备也不相同。有几个老师能像讲公开课一样耗费无穷心血去备课磨课上好家常课呢?恐怕寥寥无几。我也不例外。讲公开课就多准备,讲家常课就少准备,甚至不准备,拿起书就上讲台的事也干过。

讲课效果当然也不一样了。公开课上,后面听课老师黑压压一片,学生当然紧张,当然不敢不好好听,一集中精力,上课效果大不一样。家常课呢?90%的教师上课时,有60%的学生会开小差,课堂效率自然低了。

其次,语文课堂上的“常见”教学设计,很多都在给学生提供“开小差”的机会。比如:开火车读词语。开过火车的同学干什么呢?或者干脆轮不到开火车的同学干什么呢?只能开小差了。指名朗读课文。当被指名的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会一样认真听吗?还有一问一答,小组讨论等,这些课堂上常见的教学设计,其实都在大大浪费学生的时间。被叫到的人心惊胆战,见叫不到的阿弥陀佛,放慢了课堂节奏,降低了课堂效率。

第三,老师课堂提问过多,信息碎片化。据统计,一个老师一节课平均提问80个问题以上。个别老师会达到140个左右,平均40秒就一个问题,太频繁了。学生根本没有时间进行深入的思考。

因此,管老师提出: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忙起来。学生无所事事必然无事生非,得想办法让学生动,让学生忙。他提出:取消口头提问,变成书面提问或借助ppt提问,大大减少老师的随意提问。问题少了,学生有时间思考了,思考的深度也会加深。他提出用“任务单”来作为上课的“线索”,依据“任务单”来高效率完成教学。

管老师的这个方法是很接地气,很实用的,很有点“标准化”的意思。我迷惑的是:这样的课堂,是不是变成了车间?按流程走,岂不是千篇一律吗?但是,每个学生不同,学情不同,老师的主体创造性也不同,又怎么能整齐划一呢?

课堂,尤其是语文课堂,是灵活的,是千变万化的。同一篇课文,同一个老师讲10遍,也绝不可能一模一样。还有待继续学习下去,解开谜团。

你可能感兴趣的:(【习课堂笔记】第一讲 ‖习课堂:不开小差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