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是由人类的边缘系统产生,
所以也叫边缘共振、边缘调节、边缘修正。情感影响情感,情感影响生理与身体,情感影响思维。
情感传染,情感影响人的生理指标,情感影响人的行为模式。人的深层互动方向。
情感产生能量点,产生关注点,情感产生平衡点,情感产生习惯点。
习惯性的模式与塻块。情感产生关注点,没有情感,关注点也没有
一、关注点同频:
我们先来看看,情感是如何相互传染的,你自己一个人在家看一场球赛,虽然球赛很精彩,可你并没有感觉特别兴奋;可是,当你买票去现场看球赛,哪怕比赛不那么精彩,看着身边的球迷们热情高涨的样子,你也忍不住和他们一起激动地呐喊助威。在日常生活中,情感传染最常见的途径,就是表情。小婴儿总是喜欢盯着别人的脸看,一副充满好奇心的样子,他通过观察母亲的表情,感受到了母亲的情感状态,从而产生了相应的情感。到我们长大以后,这种效应仍然会在成人之间发生,我们能够感知到身边的人的情感状态,还能将自己的情感和身边的人同步。
在日常生活中,情感传染最常见的途径,就是表情。小婴儿总是喜欢盯着别人的脸看,一副充满好奇心的样子,他们在看什么呢?就是在辨认周围人的表情。当婴儿看到母亲的表情冷淡,或是愁眉不展,他也会哭泣;而当他看到母亲在微笑,他也会跟着微笑。婴儿不是单纯地模仿母亲的表情,他通过观察母亲的表情,感受到了母亲的情感状态,从而产生了相应的情感。到我们长大以后,这种效应仍然会在成人之间发生,我们能够感知到身边的人的情感状态,还能将自己的情感和身边的人同步。
情感调节 :情感同步,
即便给予充分的物质条件,假如缺少了父母的爱抚、温柔的语言和表情的互动,婴儿就没办法活下来。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身体的生理指标没办法维持正常状态。科学家们发现,我们身体的生理指标,包括心率、血压、体温、免疫功能、血糖、激素等等,都会和身边的人,尤其是那些关系亲密的人,保持同步。这是我们让身体维持在稳定状态的重要方式。如果中断跟他人的关系,个人的生理节律就很容易发生紊乱。在婴儿身上,这种效应尤其明显。因为婴儿的身体还没有成熟,他们大多数的生理指标,都需要通过和照顾者保持同步,才能调节到理想的状态。比如说,和父母亲一起睡觉,婴儿的呼吸节奏就会跟父母亲的节奏同步,变得更有规律,睡眠质量也会提高。即便在成人以后,人体仍然不能完全依靠自身来调节全部的机能。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拥有亲密关系的人,更容易保持健康。
在主人和另一只哺乳动物之间发生了边缘调节效应,导致他们双方的生理指标都趋于稳定。在你的生活中,
情感修正,人的情感模式
不过,情感对人的影响还不止于此,在第三个层面上,持久、深刻的情感经历还会塑造我们的记忆,形成一套稳定的情感模式。情感模式不仅决定了我们怎样和别人相处,还会塑造那些爱我们和我们爱的人。这种效应叫做“边缘修正”。外显与内隐:
情感模式,是以内隐记忆的形式存储在大脑里的。这种记忆非常牢固,也很难察觉。更进一步,在比较亲密的关系中,人和人的情感模式还会互相影响,塑造彼此的行为。这时,他们之间就发生了边缘修正效应。举个例子:有一对表姐妹关系很亲近,不过,妹妹在青少年时期貌不出众,又总是笨手笨脚的,没少受姐姐的挖苦。多年以后,这位妹妹已经成长为一名举手投足端庄优雅的女士,但是只要当她出现在姐姐的面前,她的行为就会恢复到青少年时代的笨拙,走路会跌倒,还会失手打翻东西。这就是姐姐内隐记忆中关于姐妹两人相处的情感模式,投射到了妹妹的身上,让她不自觉地回到了小时候在姐姐面前的模样。
一个内在情感软弱的人,无论他学习多少知识,他自己还会把自己身边的人塑造成为一个强大的人。
情感模式,
本质上是一种记忆。我们知道,记忆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叫做“外显记忆”;第二种,叫做“内隐记忆”。外显记忆,就是我们的大脑有意识地记录下来的各种信息。而内隐记忆,是指那些在我们无意识的状态下,输入到我们大脑中的信息。
情感模式,是以内隐记忆的形式存储在大脑里的。这种记忆非常牢固,也很难察觉。比如母语,绝大多数的人都可以熟练地使用母语来进行日常的交流。但是如果我请你给我讲讲母语的语法结构,分析一下句子的成分,假如你不是一个语言学者,你大概很难说得清楚。我们的情感模式也是这样,我们明明是在用情感模式处理亲密关系,但是却不自知,更不能准确地描述自己和他人相处的模式。
更进一步,在比较亲密的关系中,人和人的情感模式还会互相影响,塑造彼此的行为。这时,他们之间就发生了边缘修正效应。举个例子:有一对表姐妹关系很亲近,不过,妹妹在青少年时期貌不出众,又总是笨手笨脚的,没少受姐姐的挖苦。多年以后,这位妹妹已经成长为一名举手投足端庄优雅的女士,但是只要当她出现在姐姐的面前,她的行为就会恢复到青少年时代的笨拙,走路会跌倒,还会失手打翻东西。这就是姐姐内隐记忆中关于姐妹两人相处的情感模式,投射到了妹妹的身上,让她不自觉地回到了小时候在姐姐面前的模样。
到这里,我们就了解了,我们和他人的情感互动,会影响彼此的情绪和身体,塑造我们的记忆。伴随着这些效应,我们和他人建立起情感联结。而爱,也就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
在前面的内容里我们已经提到,一个人的情感模式,可能会投射到现实生活里,影响到身边的人;那么反过来,他的情感模式,也可能在其他人的影响下得到修正。当一个人困在自己有缺陷的情感模式里,反复经历过不健康的关系,那么,找到一位情感模式健全的伴侣,就可能是他走出困境的开始。
当然了,这件事在一开始可能会有点困难。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情感模式,我们总会被特定的一类人吸引。所以在最开始,一个情感模式有缺陷的人,很难对另一个情感模式健全的人产生爱慕心理。不过,假如他敢于迈出这一步,尝试和一位与以往的伴侣都不同的人建立关系,那他的情感模式就会在这段新的关系里发生前所未有的改变。新的经验,就像全新的水流,开始浇灌他大脑中负责内隐记忆的区域。在最开始,这些新的经历可能还是会落入到以往的情感模式里。一个人如果习惯性地渴望强势的伴侣,那么即便是找到了一位温柔随和的新伴侣,他固有的情感模式,也很可能在新伴侣的身上激发出强势的特质。不过,边缘修正效应告诉我们,只要在两个人之间建立起长久的关系,他们的情感模式就一定会相互融合,日久生情也就完全有可能发生。
好,这就是我在这本书的启发下,对一个爱情问题的新思考。当然了,这本书中提到的科学原理其实还能帮我们理解许多其他的情感问题,甚至不限于人类。比如,我们都知道,养宠物会让一些老人活得更长寿。以前我们可能会诗意地把这件事归结为:责任心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但其实,这件事更本质的原因是,在主人和另一只哺乳动物之间发生了边缘调节效应,导致他们双方的生理指标都趋于稳定。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其他可以用脑科学的原理来解释的情感问题?欢迎你在留言区分享你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