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有形之痰”与“无形之痰”其区别与意义


痰既是津液代谢异常导致的病理产物,又是进一步导致疾病的原因。在中医里面,痰又分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

有形之痰一一一就是看得见的痰,就是通过咳嗽,能吐出来的黄痰、白痰等,当然也有呕吐出来的痰涎,甚至包持久泻久痢后排出的粘液物。

实际上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一一一无形之痰,无形之痰是存于体内,而且是从头到脚,无处不到的,如痰阻经络的瘰疠结核、痰迷心窍的神昏癫痫、痰凝的肥胖、痰瘀的胸痹等,都是无形之痰的至病危害,所以中医有句话“百病生于痰”。

痰主要是由津液稠厚的这一部分凝聚而成,而且中医还认为痰可以随气机升降流行,内可到脏腑,外可以到筋骨皮肉,可以形成各种各样的病证。

痰要停留在肺,可以表现为咳、喘、咯痰。如果痰阻心脉,可以出现胸闷、心慌。如果痰迷心窍,还可以表现为神昏、痴呆。痰火扰心可以出现癫狂。

如果痰停于胃,胃失和降,就可以出现恶心、呕吐、胃脘痞满。如果是痰积肠道可以表现为泄泻、下痢白胨。

如果痰滞经络筋骨,可以出现瘰疬痰核,可以出现肢体麻木,或者出现半身不遂,或者出现阴疽流注。

如果痰浊上犯于头,就出现眩晕昏瞀。痰气凝滞在咽喉,则咽中有梗阻感,吞之不下,吐之不出。

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在本质上一样的,都是津液凝聚而成的,只是因为津液凝聚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如果津液凝聚在开放的部位,那可以见到咯痰、呕吐痰涎、甚至下痢白胨。

如果凝聚在非开放的部位,就会闭阻经络,或者看到痰核,或者引起脏腑功能的紊乱。

中医对痰认识,包括产生机理、治则、驱痰的方剂,有着十分完备的理论基础,可以说领先西医”五代机”之距离。

中医对痰的治法有瓜蒂散的吐法,还有二陈汤、涤痰汤等十几个方剂的治法,有病先找好中医(好中医一一拿脉时不说话,开方之药不过十五味),如果是因痰症造成,可能不过几付药;而西医不懂痰症,也根本没有相关理论,你找他,那肯定拿你当试验品,瞎治一通。

关于”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医宗必读·痰饮》:“按痰之为病,十常六、七,而《内经》叙痰饮四条,皆因湿土为害,故先哲云:‘脾为生痰之源’……脾复健运之常,而痰自化矣。

脾,在中医理论体系中,乃后天生存之本,其作用十分重要,健脾乃是正治,而西医动不动将病人的脾切除,其“黔驴技穷”之法,也真令我等目瞪,可问,有因切脾而长寿的吗。

我以为,人们现在饮食上,暴饮暴食,营养过剩,不同程度克伤脾胃是在所难免,脾胃受伤生痰饮于体内也自成必然,所以我建议,每年在春季喝二三剂二陈汤,市上也有二陈丸可选用,自己打扫清理一下体内痰饮未尝不可,不必等到严重了,成大病了再去治,恐为时有点晚矣。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医的“有形之痰”与“无形之痰”其区别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