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真正“有意义”的阅读发生

今天是学校首届校园阅读节启动仪式,虽然因疫情原因,同学们还不能回到喜爱的课堂,但是通过线上每个人如常开展学习,每天坚持阅读写作,下面分享如何让有意义的阅读发生。

同学们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读书有什么意义,我们为什么要读书?我们首先是为自己读书,每个孩子应当是要为自己读书。读书,是为了遇到更好的人,见到更精彩的世界,让自己拥有更好的选择阅读也可以改变每个人的未来。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得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认为:“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的经验,他们会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阅读。”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学校一直推广阅读的原因。

阅读最大的意义和价值就是改变,通过阅读能够改变我们的一切。所以,没有阅读就不可能有个体的心灵成长,就不可能有精神的发育,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阅读不能改变我们的长相,但可以改变人的品位和气象。

有些人相貌普普通通,但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你觉得他很厚重,他可以给你很多智慧。人的相貌基于遗传无法改变,但是人的精神可以通过阅读而从容气象万千。多人说,我们不是天天在读书吗?天天都有教科书、教辅书。但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书,如果一个孩子只看教科书、教辅书,他一定是精神发育不良的孩子,因为教科书、教辅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的东西,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如果离开了自主阅读,离开了真正经典的阅读,就不可能走得很远。

阅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何让真正“有意义”的阅读发生?老师和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具体的指向去思考:(1)是否存在信息获取与加工的基本过程;(2)学生内心有无真实的体会;(3)有无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特别是批判性思维的能力;(4)是否有利于指向表达与习作方法的迁移。学生只有步入这样的课外阅读状态才是有思考意义的阅读,这也是我们期待的“真阅读”状态。

一、阅读材料的选择

阅读材料从内容上可以分为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

(1)立足“儿童立场”,读优秀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影视、科学文艺等形式的作品,尤指形式和表达优美并表现具有永久或普遍兴趣的作品。

(2)怀揣“中华情节”,读中华国学经典

引导学生阅读国学经典要关注“中华情结”。诵读经典不仅仅是为了背诵一篇篇典章诗文,进行语言的积累,更要在诵读的过程中,在学生心中种植民族的基因,即传递中华文化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

(3)着眼“世界眼光”,读非连续性文本

非连续性文本,作为新增的课程标准内容进入语文教学的大视野,体现了“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它是由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组成的文本,具有直观醒目、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

二、阅读任务的设计

佐藤学认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行为的设计者”。只有这样,学生学到的才不只是知识,而是能力与方法,学生的发展才有更为强大的可持续性。 阅读任务的设计,其实就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积极的尝试。

(1)指向悬念迭生处的任务设计

通常情况下,学生并不知道接下来故事会如何发展,于是小脑袋中总会冒出很多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大胆猜测各种可能性,往往会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意想不到的效果。如:组织学生读《小猪唏哩呼噜》这本书的时候,当读到小猪唏哩呼噜的裤带断了,怎么办?总不能两只手提着裤带走路吧?学生都会为小猪稀哩呼噜干着急,此时组织学生对“小猪会找什么来做裤袋呢?”进行话题交流,会是非常明智的选择,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助人为乐的美好愿望。学生的奇思妙想一定会让教师在课堂上找到极大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2)指向矛盾冲突点的任务设计

矛盾冲突点是又能抓住学生好奇心的一个点,抓好这样的冲突点能激发学生的强大好奇心,开发新奇的想象力,也不失为一个阅读教学的良机。如《男生贾里》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贾里看到老师到家中来做客时把教案放在了爸爸的书房里,于是他心生一计……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说说贾里心里会想些什么,又会怎么做,这样做了后可能会产生怎样的后果。这样的任务设计,能使学生心中的种种“小纠结”相互碰撞、相互抵触又相互融合,会是一个极有意义的训练过程,也是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的训练点。

(3)指向意见分歧处的任务设计

学生的生长背景、认知广度、个人喜好等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对书中出现的人、事、物所持的基本态度也会有所不同。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的价值取向不同时可组织学生引发多元的思考。如阅读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狼王梦》,母狼紫岚为了培养她的孩子成为狼王,在他们身上倾注了所有的心血,但就是这样一位母亲,在孩子被猎人的捕兽夹夹住时却选择把孩子生生咬死。读到此处学生一定会有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残忍和特别的爱。此时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不仅能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还可以指导学生做一做“相对角色椅”的游戏。

(4)指向故事情节的任务设计

判断“有思考意义的深入阅读”,是否存在信息获取与加工是很重要的一项指标。指导高年段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情节是训练学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好时机。如指导学生阅读探险类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梳理故事情节对文本做一个整体的把握。具体操作参见表1。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导学生进入“有思考意义”的阅读状态,需要教师在进行阅读任务的设计时反复斟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阅读期待,深入思考。

三、阅读策略的使用 

(1)整理图表:建立信息加工过程,帮助学生厘清人物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绿山墙的安妮》时,里面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教师可以请学生阅读一遍后利用图表来梳理人物之间的关系。

(2)填写理由圈:引导学生抓关键信息,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

阅读教学的时候总会遇到需要学生通过分析、整理、采撷信息才有足够的“证据”去解释的问题。

如上动物小说《狼王梦》的阅读指导课时,我邀请学生一起欣赏故事片段“魂断捕兽夹”:紫岚为了培养她的孩子成为狼王,在他们身上倾注了所有的心血,但是就是这样一位母亲,在孩子被猎人的捕兽夹夹住时却选择把孩子生生咬死。教师读片段后问学生:紫岚真残忍,她这么做,你们能够理解吗?这时让学生在理由圈里填写缘由是训练学生批评性思维的好时机。

(3)画角色评价坐标 :评价对角色的好恶,考查学生对阅读的真实体会

带领学生画角色评价坐标,既可以在阅读指导课上当堂操作,也可以让学生在独立阅读整本书的时候单独完成。

指导学生读沈石溪的《狼王梦》时,可以采用如下方式操作:

故事的很多情节都和紫岚有关,在你的心目中紫岚究竟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呢?请大家一边读文本的章节,一边用心体会,并完成这张“角色评价坐标”(图3)。横坐标里的内容既可以是目录中的章节内容,也可以是小说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情节。

从坐标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你对紫岚的印象也在不断改变,总体来说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

(3)描心情航线: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获取真实的阅读感受

依然以《狼王梦》为例。教师和学生一起阅读书中的几个片段,通过贴字条(偷袭养鹿场、殊死搏斗、绝境分娩、魂断捕兽夹)的方式回顾剧情。教师提出问题:若要用这几张字条来表达大家在阅读文本时起起落落的心情,可以如何呈现?学生摆完后,教师基于学生摆出的纸条画一条“心情航线”

这就是读书的方法,我们可以一边读书,一边找到一种合适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曾指出:“如果你能引导孩子迷上读书,那么你所影响的不仅是自己孩子的未来,而且直接影响着整个下一代孩子的未来。”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在信息新知汹涌而至的时代,课外阅读俨然成为学生获取信息来适应时代人才需要的重要途径。作为语文教师,更要积极开拓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正确高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广泛深入的阅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综合素养,提升他们的语文学习力。

教育是唤醒,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神秘,而阅读能够唤醒这种蕴藏着的美好与神奇。教育又是给予,无论是民族文化的特质,还是普世文明的价值,都需要教师和家长按符合生命成长的规律,慢慢地通过阅读,通过故事传授给孩子。让阅读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让阅读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让阅读成为我们的国家战略!在此呼吁全体师生能够热爱阅读,坚持写作,乐于分享,在阅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阅读中找到最好的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让真正“有意义”的阅读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