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冯仑买房这些事儿》1

冯仑大家都了解是知名地产商,万通的董事长,业界都亲切的叫他冯叔,冯仑,他说话非常有意思,也总是深入浅出,还有一个特别的能力,什么事情都能拿男女关系做比喻,他没有任志强那么锋芒毕露,也没有潘石屹那么滑头,这个人还是很实在很有趣的,当年也是能够从海南大泡沫中全身而退的幸存者之一。

上来作者先回顾了一下我们楼市的历史, 1987年,深圳第一块土地进入市场拍卖开始,推动了国有土地使用权改革,1998年取消了房屋分配制度,房地产这个产业逐渐成为了国民经济支柱,一开始大家幸福快乐,改善了生活,但是随后也逐渐变成了房奴,为了房子背负巨额债务。甚至不惜离婚,跟家人反目。1978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只有6.7平米,但是现在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达到了40.8平米,这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排进了世界前列。

这几年作者无论出席什么活动,被问到最多的问题都只有一个,那就是什么时候买房合适。但是现在开发商却面临着全新的局面,人均GDP超过了8000美元,城市格局基本确定,特别是很多城市二手房已经超过了新房市场销量,北京上海的二手房销量已经达到了新房的5倍,这些都会影响整个房地产的发展方向。

另外,政策的选择也是房地产市场的一个不确定因素,他有很多的选择,1个是美国模式,也就是全靠 市场来解决住房问题,金融给予巨大的支持。2一个是新加坡模式,8成住房由政府提供价格稳定的组屋,解决最底层的居住需求,2成完全靠市场调节。叫做私人房屋。等于就是把房子分成了两大区间,让保障的归保障,市场的归市场。第3种模式是德国模式,以租赁房屋为主,解决住房问题,一个人一辈子最多买一次房,不能通过买房获取暴利,更多的鼓励大家租房。作者认为,目前我们的政策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偏向,更加倾向于德国模式,提出的房住不炒,和租房市场建设,基本都是德国的思路。那么未来房地产市场必然遭遇到一定的抑制。所以整个楼市,其实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作者说,女人最喜欢问男人的两个问题,1是你什么时候跟我结婚,2是你什么时候给我买房。中国的房地产调控,也跟男女谈恋爱一样,一边嫌弃,一边给暗示,比如说一边限购,一边又信贷宽松。一边房住不炒,一边还不许开发商降价,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

作者说当前很多城市执行的房贷调控政策,叫做认房又认贷,但这其实存在很多分歧,比如怎么认贷,是公积金还是商贷,全国认贷还是地区认贷,各个城市执行的标准根本不同,他也认为这个政策很难一直执行下去,可能时间一长就不了了之了。在中国楼市调控有个特征,那就是一般取消调控,是不会正式发文的。其实前几年就有过认房又认贷,结果之后就不严格执行了,几年时间就在认和不认之间来回转换,结果就是很多人会提前做出反应,反而买涨的预期更强了,最后房价还是暴涨。任志强说过一句名言,谁说调控是让每个人都买的起房子的?这就体现了楼市调控的矛盾性,2018年之后房价如愿开始下跌,但是并没有让购房人减压,反而大家更紧张了。

在地产圈有个段子,说的是有7种人永远买不到房子,1是永远觉得房价会跌的死空头,2永远比别人慢一拍的人,3永远不相信开发商和中介的人,4永远看而不买的人,5永远相信专家的人,6永远都在等房价跌到谷底才出手的人,7永远想买十全十美的房子的人,作者还要加一点,永远在研究最佳购房时机的人。

中国马上进入老龄社会,到2020年老年人口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接近五分之一,80岁以上老人就3000万,2025年更加严重,6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3个亿,但悲催的是,这些老人,现在并不能颐养天年,很多还在为子女的房子奋斗。作者讲,这就是要准备给房子送终的节奏。一辈子的幸福都将被房子夺走。他也劝过,让这些老人想开点,儿孙自有儿孙福,自己调整心态,让房子来保障你余下的生活,而不是你给房子送终。

这主要有4种模式,1是买适合养老的商品房,离医院近一点,配套好一点,有电梯,甚至带院子,2是专业的养老公寓,也就是真正的养老地产,医养结合的那种,有专业人员提供养老服务在里面,3是以房养老,你住在自己的房子里,但是通过倒按揭,把房子抵押给机构获取每月的生活费,从而大幅提高生活质量。但是这种模式也是最难的,估计子女得跟你拼命,只有无儿无女的老人,才会这么做。4是养老院养老,公办养老院已经一床难求,私立养老院那就看你的经济实力了。一般都是退休金2-3倍以上。绝大多数老人可能完全负担不起。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老年人买信托保险,提前成为一间老年公寓的主人,收益可以成为一张会员卡,享受养老权益,比如提前锁定一张养老院的床位,免费享受体检医疗等服务。近些年这些养老的产品已经越来越多,以前是炒学区房,以后可能会炒这些养老房,这个供需矛盾更大。所以大部分老年人可能或早或晚都会选择养老院,但是床位根本不够。所以老年人其实应该多替自己想想,你总是考虑子女,替他们买房花光了自己的养老钱,等到你需要钱的时候,子女通常是指望不上的,不光是良心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实力不足。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面临一个选择,到底在哪买房,比如北漂,父母即使掏空了棺材本,也只够在北京5环外付个首付的,以后每个月大部分收入都会用于还贷款,而这笔钱要放在老家,足够全款买一套大房子了。所以无比纠结,作者说根据国际经验,在人均GDP从4000美金到8000美金的时候,这个城市的房价每年都会涨5-10%,而一旦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之后,房价上涨就会趋缓,甚至不再上涨。所以作者建议,一线城市买房要谨慎了,北京人均GDP已经2万美元以上了,再加上严格的调控,可能随时就不涨了。有些发展的二线城市,到似乎有潜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冯仑买房这些事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