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需求是实现自我的必要条件,无需愧疚

《微微辣的私房课》day9 满足


说到满足,我第一反应是:罪恶感以及恐惧。

辣姐课程里也说到很多人会立马想到欲望,觉得人类的欲望是无底洞,如果放任人类满足自己的欲望,地球总有被毁灭的一天.......

总之一句话——人被满足了就会发生不好的事情,可谓“酒足饭饱思淫欲”。

我家人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不能太依着孩子了,现在要什么给什么,以后她要月亮,你也给吗?”


但,真的是这样吗?


需求并不可怕。

来看看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前两个是缺失性需求(即生存的基本需求),而后三个是成长性需求,环环紧扣,前面的需求都满足了,才能实现最后一个终极目标:自我实现。


来看看缺乏自我实现需求的特征:觉得自己的生活被空虚感、无意义感推动着,要去做证明自己身为一个“人”应该在这世上做的事。

咦?这不正是我平时的生活状态吗?!、


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重视自己的需求。


然而为什么我会有深深的罪恶感呢?因为小时候的经历。如果你每次提出的需求都会被否决掉、同时还要加上一个“不懂事”、“不听话”的标签的话,那么时间长了你一定会认为自己的需求本身就是不对的了。


那家长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来对比一下:

妈妈A:"你怎么能这么不懂事!这么贵的东西,抵得上妈妈半个月的工资,你想让大家不吃不喝半个月来满足你吗?“

妈妈B:”这个东西有点贵,妈妈没有这么多钱给你买。“


显然,妈妈A的气势强多了好吗!?既拒绝了孩子,又显得理直气壮,是孩子不懂事,而不是自己的能力有限,还能保证孩子以后再也不敢提出相似的要求,一举N得啊!

相比之下,妈妈B的回绝就很弱了,是自己能力不够呀,可能还会遭遇孩子的反问:“妈妈,你为什么没有钱呀?”

当然大多数家长会选择A的做法了。


那最后,孩子一定会觉得,是自己的需求有问题,不然妈妈为什么会这样说呢?长期以往,一旦有需求,就会有深深的罪恶感。


相信很多人都是被这样养大的吧?在物质匮乏年代成长起来的父辈,会有匮乏感,然后通过教养的方式,把这种匮乏感传给了下一代,再下一代......


其实孩子的需求没有大人想得这么复杂,就算是喜欢一个很贵的玩具、一个美味的冰激凌、一件漂亮的衣服,去了解孩子背后的真实需求,你就不会那么急着否定了。

要玩具,往往只是为了跟其他孩子一起玩,这是社交需求;

要冰激凌,往往只是因为想跟妈妈一起分享,这是情感;

要衣服,往往只是喜欢上面的彩色蝴蝶结,想象穿在自己身上的样子很美,这是被尊重的需求。


糖妞也有过哭这喊着一定要买一个玩具的情况,生拉硬拽也试过,每次她都要哭好久。后来又一次,我就先抱住她,等她先哭完,然后耐心地问她为什么这么喜欢那个芭比娃娃。

她说:“她的裙子颜色好漂亮,我在楼下玩的时候有个姐姐也有这样漂亮的娃娃,我想拿着这个娃娃跟她一起玩。”

我顿时明白了,她只是想跟其他人一起玩罢了。

我:“我懂了,你想要这样的玩具跟小姐姐一起玩对吗?”

糖妞含泪点头。

我:“那你没有娃娃她就不跟你玩吗?”

糖妞:“也玩的,但是每次我下楼都没有带玩具。”

我:”哦,外婆不让你带玩具出门是吗?“

糖妞:”嗯嗯。“

大人总怕孩子弄丢,所以不让带。

后来她每次出门,想带什么玩具就带,但我关照她的是:自己带的玩具自己负责,丢了也不要怪大人。

所以,最后那个很贵的芭比娃娃当然没有买,但这完全不是孩子的问题啊!


对于孩子,看到ta提出的要求的背后,真正的需求是什么,是大人应该做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满足需求是实现自我的必要条件,无需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