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节,为什么会沦为“售票节”

 如今世界三大电影节都在欧洲,也就是威尼斯电影节、戛纳电影节、柏林电影节,他们已声名在外,今时今日也迎来了自己的生存危机。

  而中国的电影节,随着国家实力的增长,也随着电影市场的蓬勃发展,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可我们是否就有自信能够赶上三大电影节呢?

  那就要来说说我们的电影节为什么会沦为“售票节”。

  文 | 阿郎

  《看电影》杂志主编

  看理想APP《21世纪伟大电影》主讲人

  北、上电影节三审评委之一

  (文稿经编辑)

  对于一个电影记者来说,一年的划分方式,除了四季、二十四节气之外,还有一种就是电影节——

  每年的二月在德国柏林举办柏林电影节,标志着忙碌的开始;五月是法国的戛纳电影节,是忙碌的最高峰;九月是意大利的威尼斯电影节,预示着一年的忙碌进入到尾声。

  对于一个中国的电影记者而言,在世界三大电影节间隙,也就是在每年的四月和六月,还会分别扑入到北京电影节和上海电影节。

  这是一场事关于体力和精神的硬仗,每一年都忙到形容憔悴、散发悲歌,想一头撞墙了事。

  01永远不完美的电影节

  其实戛纳一度曾经最被鄙视,因为它总想用自己的方式打通艺术与商业的任督二脉。

  具体做法就是用好莱坞商业上的人气,去建筑自己的电影主张,狡猾地寻找好莱坞的艺术家去帮助吸引世界各大媒体和品牌的注意力,但即便是在众星云集的好莱坞,这样的人物也属于稀有动物,戛纳就揪住那几个,反复压榨,比如伍迪·艾伦一个人,竟然有《好莱坞结局》、《咖啡公社》、《午夜巴黎》等作为开幕或闭幕电影。

  2016年第69届戛纳,伍迪·艾伦参加《咖啡公社》新闻发布会 Pool/Getty Images

  也因为这种“骑墙”做派,戛纳电影节先后被商业的好莱坞和艺术的欧洲不同程度地嫌弃,但事实证明,戛纳坚持的这一方针,与世界电影的发展趋势一致。现在,戛纳电影节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电影节,相信这句话连威尼斯电影节也不会反对。

  在消除了纳粹的痕迹之后,威尼斯电影节一直坚守艺术的阵地,但“艺术”是一个无法量化、无法明确定义的名词,每一个评委会对艺术的理解不同,导致电影节路线也常出现震荡偏移。

  现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威尼斯电影节,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迷茫。他们越努着劲去艺术,越不知从何而起,更不知从何而终。最明显的就是,每年威尼斯电影节的竞赛片单,都没有明确的美学方向,和上一年也没有必然的连接,很像毫无章法地逮住什么是什么。

  很多曾经名震一时的电影节,都因为所在区域电影的衰竭而衰落,如苏联的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如日本的东京国际电影节。同样,也有一些地域内新出现的电影节,借助当地电影的蓬勃,而获得前所未有的关注度,如中国的北京国际电影节和上海国际电影节。

  但无论是北京还是上海,中国的电影节都成了影迷的狂欢,这一点上,中国的电影节达到了世界大同,但具体原因,说来玄妙。当然每年电影节过后,和当时狂欢场面一样热闹的,是连绵不绝的抱怨和字字珠玑的嘲讽,在这一点上,伟大的中国观众再一次爆发了惊人的创造力。

  其实,世界上每个电影节都有各种问题和错误,一场延绵了若干天的活动下来,不出现纰漏,简直不可能。

  2011年的第64届戛纳电影节上,丹麦导演拉斯·冯·特里尔就因为纳粹言论,被电影节官方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而遭到驱逐。

  就连身经百战的奥斯卡颁奖礼,也在2017年的第89届上把最佳影片奖杯错颁给了《爱乐之城》之后,而递给颁奖人的信封上写着的获奖影片是《月光男孩》。主持人吉米·坎摩尔事后表示很无辜:“这不是事先准备好的恶搞,我们真的犯了一个错误。”

  不过有些问题我们可以理解,有些问题则不可以思议,比如中国电影节的问题。

  02“售票节”输在了哪里?

  其实电影节的目的都差不多,都致力于对本土电影进行文化宣传和工业推广。

  以戛纳电影节为例,它是法国电影最大的保护手段之一,不论是安东尼奥尼的《放大》、沃尔克·施隆多夫的《铁皮鼓》,还是库斯图里卡的《爸爸出差时》,达内兄弟的《孩子》,这些金棕榈电影,一律都是缓慢、艰涩,痛苦与哲思兼具,深情与绝望伴随,换句话说,基本都是法国品相的电影。

  《铁皮鼓》剧照

  二战之后,世界电影中心由法国迁徙到美国之后,戛纳电影节还是法国文化另一个极其高明的手段。

  他们利用电影保存并销售自己的电影理念,只不过他们的推广方式不是靠金钱,而是倚靠电影文艺精神的“传销式洗脑”。当世界上有一部分人坚定地认可法国的电影理念,并推崇其为真正的电影艺术之后,法国电影也就披上了电影精神的大氅,走上神坛,完成了高贵、高端、高尚的三高之路。

  这个神坛,是通过众多被封神导演的拥戴而实现的,很多现在成名立万的导演,都是被戛纳影节挖掘的,成名后,他们也和戛纳保持了频密的联络,这就是民间传说的“戛纳系导演”。

  像法国导演阿伦·雷乃、西班牙导演路易斯·布努埃尔、英国导演卡洛斯·绍拉、德国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电影节,为什么会沦为“售票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