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6 论留白的艺术

        今天,看完了《天才的编辑》,又看了大半社会心理学家埃利奥特 阿伦森的自传《绝非偶然》(他的《社会性动物》是我看过最引人入胜且易于理解的社会心理学专著,比《社会心理学》和《乌合之众》都要强许多,可惜知道的人少),本来是准备把沃尔夫的《天使,望故乡》看到三分之二的;但是在走向沙发准备躺尸的过程中看到了电脑,觉得还是该写点东西。奥运的各种心得体会想结束了一起写,可以做一个总结;本来想写社交媒体的影响又觉得自己这两天微博刷的太多实在是打脸......不如就写一个昨晚刚想到的题材好了:论文艺作品中留白的重要性。

        这个礼拜,老阿姨本人迷上了听周杰伦,为此还充了个QQ音乐的会员。少说听了二十几首吧,总结一下就是周董大多数情歌脱离不了口水歌的范畴,演唱水平也没有很高,至少跟我的女神谭晶不能比,但是足够脍炙人口,包括前奏的引入、曲调和节奏的选择、歌词的叙事性都无懈可击。即便在现在,一首告白气球都能够制霸小区里的菜场,很难想象七里香、范特西等专辑刚刚发售的时候火爆的程度。而我最喜欢的两首,《七里香》和《青花瓷》,不是因为其曲调,而是因为他的歌词。

      七里香的歌词自然是被称赞许久的,有人最爱那句“秋刀鱼的滋味”,我却觉得“雨下整夜,我的爱溢出就像雨水”这句最富有艺术性和想象。直面看来,这句话出现了两个“雨”字,不满足表达和修辞的多样性;但是在歌曲中听,这短短的一句话可以被赋予多种意向。仔细思考了很久,每次都有不同的体会。第一次体会到这句话的妙处,是一个普通的大雨的夏夜,我拉上灯准备睡觉,听到窗外雨淅淅沥沥的声音,想着楼下的小池塘里的锦鲤多半已经入眠,睡莲此刻也许在飘飘摇摇,远处的居民楼黑了大半,只有些橘黄的灯光明明暗暗闪闪烁烁,觉得此情此景非常适合思念一个人;第二次仔细体会,是回忆起李商隐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也算一种引用,池子里的水慢慢的涨上来,慢慢的溢出去,化用的很高明(但也许词作者没想这么多,这是一种处在思念别人的状态中的人的普遍共情);最后一种,用高中阅读理解的基础方法,想念一个人,想念的要溢出自己的心脏,仿佛沉甸甸的压在上面,而只是一个人,在孤单的雨夜里无法承受这种思念。这种想法最为简单也最为明了。

      这三种想法当然只是我的浅薄之词,但是这句话的高明之处在于,虽然它有多种理解方式,但是作者只是轻轻勾勒了一下这种仿佛要溢出雨水一般的心情,是一个高明的留白。无论是哪种,如果详细的像我刚才上面的那样描绘,不但让听者觉得歌词过于冗余,同时无情的扼杀了其他可能的各种情景和想象,属于得不偿失。

      同样的例子还有青花瓷里面的“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这个被解释的很多了,天青色可以理解为作者苦苦等待烟雨的天气去约见自己心爱的女孩,而极为罕见的青花瓷的上品,即最美的“天青色”,只有烟雨天才能够烧制。这种少见的奇遇,正印证了双方偶然也即必然的美好的爱情。遇见你,是我的幸运;因为你是我的可遇不可求,就像烧制青花瓷时遇见的烟雨天一样。既可以直抒胸臆的表达思念,也可以理解为含蓄的情话,简洁而含义丰富,这句词堪评上流。

      说完了通俗歌曲,再讲一个古典音乐的例子,即我最喜欢的肖邦的练习曲冬风,外文名《Op. 25, 12 Études No. 11 in A minor ("Winter Wind")》,难度极高,曲调激昂澎湃,据说命名来自于被冬风裹挟而又吹散的枯叶,但在我听的各个版本里,理解为波涛汹涌的海浪和极北地区的肆虐暴风雪也无可无不可。听过这首曲子的人都知道,在前四小节极为普通的几个和音和弱音后,有一个稍长的间断,我第一次听的时候甚至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把音量关了;而当之后如狂风骤雨般的从高音区下行的旋律澎湃而出的时候,相信每一个第一次听这首曲子的人都会有一种冬风狂暴迎面而来之感。这种比较少见,唯一我能够回忆起的同类也是肖邦的,即g小调第一叙事曲的结尾,但是那个的情感表达,使人明显能够听出还不是结尾,只能算是发出最后咆哮之前的喘息;而冬风的长时间的停顿,给人带来了完美的间断,从一开始的和弦的舒缓,到稍长间奏带来的平静、不解甚至疑惑,最后是迎面而来狂暴至极的旋律,给人留下的印象远比直接衔接,或是间断两三个小节要强的多得多。这个留白在整部曲子当中起到的作用不可小觑。

      再举一个电视剧的例子吧,搬出我最爱的美剧《傲骨贤妻》:第七季的最后一集,Peter被判刑,Alicia因为为丈夫辩护采取的手段伤害到了多年的伙伴,被迎面扇了一个打耳光,一切仿佛回到了原点。而她在摸着红肿的脸颊懵了一会之后,整理好自己的衣领,继续向前走去。看到这里,许多观众会有太多的疑问:她丈夫的去向会是如何?Alicia会如何面对这些因她而起却不由她而终的关系?她和自己的几位合作伙伴将要如何处理这整件事?更朴素的想法,这就结束了吗?她还没有来得及建立自己的律所,政治上的抱负也没有实现,还有许许多多没有打完的案子要打。这样的结局,可以说满足了首尾呼应,但留下了太多的疑点。

      但是,在我看来,虽然有些震惊,但是十分完美。这部剧,本来就是一个家庭主妇从家庭温暖中被人强行震醒拉入残忍、充满恶意的外部世界的故事。她学会了高效而毫不留情的为自己的客户辩解、处理充斥着背叛、不信任与争吵的人际问题、对别人恶意取笑她家庭的白眼和嘲笑淡然处之、优雅而不失俏皮的坠入新的恋情并为自己爱的人拼搏。在这部剧里,她实现了自己的蜕变,让所有的观众看到了一个新的她。这就够了,至于之后会发生什么,比起详细描述,不如任人猜测。这样的结局,有些省力,但是也足够完美。

        至于诗歌里,留白的出现就更多了:举两个都知道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两句,可以说是诗,也可以说是完美的画。《红楼梦》里林黛玉跟香菱讲诗的时候已经完完全全讲出前句的奥妙,就不再多说;“独钓寒江雪”一句,极冷、极孤单,配上一支小舟一名钓者,白茫茫大地里一片,仅有远远的黑色的一个点沉浮于江面之上,稍有想象力即可勾勒出一幅画来。茫茫天地间,只有一个孤单的影子,江雪互相映衬,视角从远及静,安静,沉默,冷意沁人入骨。这种情境,能实地体会到的人不多,但是从诗里细细咀嚼,已把孤独的感觉写的淋漓尽致。短短两句,比千万"我好孤独",”熬夜不能睡“胜过千万。

      小说里的例子,我想了很久,却难以回忆起具体的。那个谁的《边城》都有,但大概大多数都是简略的侧面描写,称得上神来之笔的不多,暂且略过。汪曾祺的《受戒》,读者较多,最后一段广为传颂,我就懒得写了;还有一篇《岁寒三友》的结局也很妙,但我暂时找不到原文了就凭回忆写两句,只记得在寒冷冬日,漫天烟花里,酒楼里吃着花生米喝着酒的三兄弟,回想起之前的好年岁,想着近几年遭的这些那些的杂事,失去了展望未来的信心,却依旧拉扯着聊些家长里短,兄弟情谊丝毫不减。虽然心冷了大半,但是聚在一起的片刻,还是透出了暖意。其他的一些小说也有,但这个结局是我内心最复杂也是最喜欢的一个。

    基本上把想到的一些喜欢的例子都举了一遍,进行了分析,现在想想看,我这篇文章可以说完完全全是留白的反义,把隐藏的滋味露了不少,赏鉴的品味也不够高雅。不过这篇本来就是平时阅览文艺作品感想的总结,自觉写的还行,那就在这里结束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8-06 论留白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