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功利的教育环境中,如何不焦虑

<1>

大明星林,若干年前的一个夏天,带着孩子去法国里昂旅游,恰好赶上当地的读书节。为了鼓励孩子们多读书,里昂图书馆推出了一项儿童活动:两周内,谁读书最多,将得到一份大礼。

孩子成绩本来就好,林大明星赶紧报了名。果然,孩子十分刻苦,放弃了一切活动。一周后,经图书馆工作人员考核,孩子读了三本书,而别的法国孩子,一本也没读完。

林爸爸看到孩子遥遥领先十分高兴,对孩子频频鼓励,让他再接再励,抓紧余下的一周时间,争取创纪录给老爸争光。

这时,图书馆工作人员来了,带那份给第一名准备的礼物,对林爸爸说:希望你的孩子,放弃这次读书活动,礼物可以发给你们。

林爸爸很惊讶:还有一周呢,为什么啊?凭什么啊?

工作人员说:读书不是比赛,没有功利性。而你家孩子,完全是为了拿第一而读书,感受不到读书的乐趣。这样功利的读书方式,既给自己的孩子带来隐患,也会对其其他孩子产生误导。他退出了,别的孩子就没有了忧虑,才会用心去感受读书的快乐。

林爸爸原本有些愤怒,但很快也意识到了自身的问题。带着孩子离开了。

听了这个故事,先要给图书馆工作人员点赞。即便是在发达国家,有这样清晰的教育理念,并能落实的人,也并不普遍。我们的教育体系需要更多这样的人。

如果有更多这样教育工作者,这样的父母,我们的教育氛围也会少了很多功利性,从而回归到对个体内在成长的关注。

<2>

但目前的现状是,超过半数的家长对待孩子的学习是功利的。在他们的各种威逼利诱下,一些孩子的成绩确实很好,一些孩子看起来也是多才多艺。这让其余的家长和孩子感到了焦虑。哪怕是那些有觉知的家长,也多少会因为孩子的相对成绩没有任何优势,而产生过沮丧、困惑、动摇。

这个时候,不会有谁站出来,评估一下哪个孩子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学习,也不会有人让动机功利的孩子退出竞争。一个读书比赛可以向参赛者劝退,但是社会的竞争游戏,不管你想不想,都得是参赛者。也难怪家长们功利,因为成人世界,就是如竞争随处可见的。

但孩子的世界是不同的。虽然孩子终将成为社会竞争的参与者,但未长大的小苗需要一些特殊的土壤。

我的一个朋友在东北做育苗生意。在当地,如果直接把种子种到地里,仅仅因为寒冷,就会让大量的小苗夭折。而在一个营养充足、温度适宜的环境中,经过40多天的成长,让种子长成健壮的小苗,然后再移植到地里,即便环境恶劣,它们也都能茁壮生长,从而提高总产量。

当家长用成人的功利眼光看待孩子的早期成长,很容易就会忽视了孩子真正的需求,也忽视了成长本身的快乐。看着别人家的孩子那么优秀,成绩那么好,这也会,那也行,除了焦虑和自我安慰,还能做点什么呢?

<3>

1. 知道我们处在一个功利心较重的竞争中。
这样的环境才是生活的常态。孩子刚好学学如何面对。比起不择手段的竞争,这已经很好了。所以不用遗憾,不要抱怨。

2. 避免早期不必要的竞争。
在功利心较多的环境里,避免像林爸爸那这样,看见个比赛就赶紧报名。给孩子一个适合育苗的环境。

3. 想清楚什么是最重要的。
作为父母,应该有自己清晰的教育理念。知道什么才是对孩子真正重要的。这样就算偶尔焦虑一下,羡慕一番,也只是一闪念,不会真的动摇。
当然,谁也不是一下子就看清最重要的。但反复思考一定会越来越清晰。

4. 关注自己,而非他人。
如果想清楚最想要的,自然就会更关注自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会总盯着别人看。盯着别人看就免不了焦虑。无论何时,都应该把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到自己和孩子的成长上。

5. 每个孩子都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有一种说法,随着出生率的下降和老龄化社会的加速到来,就业对于未来的年轻人不再是问题,每个孩子都能轻易找到工作。父母们大可不必焦虑。
我不知道这个预测有几分可信度。但是我知道,在一个逐渐变好的世界里,拥有内在驱动力和幸福感的孩子,会有更大的伸展空间。

就像文章开头的那个读书比赛,比赛本身不重要,奖品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其中的快乐。这是原本就属于每个人最好的礼物。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功利的教育环境中,如何不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