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二):当我们褪去隐蔽的精神暴力,爱将自然流动一读《非暴力沟通》有感

图片发自App

                                        文/雪映香梅

为什么,听了你的话,我仿佛受到了审判。

为什么,听了你的话,我恐惧痛苦,却无法质问。

为什么,你的语言,不是窗户,是墙。

这些都是语言暴力带来的感受,而我们施暴者却不自知。

如何让我们的语言平和,而又能准确地表达自己。

美国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经过多年的探索,发现了神奇而平和的非暴力沟通方式,让世界各地无数的人们获得了爱、和谐和幸福。

其实这本书,在我第一次接触心理学时,就在老师的推荐下买了,当时却因为心一直陷在泥沼中,虽然阅读了,却并没留下了什么。

时隔三年,再一次翻开,却是全新的感觉。

这次依然运用快速阅读法,先仔细地阅读了封面、序言、目录,整本书的结构,就一目了然了。

非暴力沟通,主要是帮助我们和谐关系,让爱融入生活,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来主导生活。

作者总结出,非暴力沟通的模式,主要由四个要素组成。

一、第一个要素是观察。观察,就是留意发生的事情,不管是否喜欢,只是说出人们所做的事情,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评判或评论。

这一点,我们经常犯错,而且不自知,例如,孩子如果接连两次起床晚了,我们很容易就说出,你经常起床晚,如果我们客观地表达,就是,这个星期,你起床晚了两次。

这两句话,孩子听起来,是完全不一样的,前面一句,经常,孩子一听,要不愤怒,要不委屈,不就两次吗?后面一句,就比较客观,只是陈述事实,孩子就能接受。

这样的语句,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一些词语,本身就是带评判性质的,如:经常,总是,很少,好人,坏人等之类的词,沟通时,这类词最好不用。

二、第二个要素是感受。我们要学会体会和表达感受,这个在我们平时的沟通中,很少被提及。

有人终其一生都没体会到自己的感受,只沉浸在事件表面。

我也是在接触心理学之后,才慢慢地开始体验自己的感受。

我们最容易把感受和想法搞混,例如:我觉得我歌唱得不好,我们想当然地以为这是感受,其实是想法。如果是感受,就可以表达成,不会唱歌,我很郁闷。

还有很多类似的,我觉得很不公平;我觉得她很友好;这些表达的,都是想法,而不是感受。

表达感受的词,最常见的有兴奋、开心、高兴、快乐、害怕、担心、焦虑、着急、紧张、绝望、失望、震惊、孤独、内疚、妒忌、惭愧、遗憾等等。

有了这些词作辅助,我们就很容易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了。

例如,有一次周末,孩子想出去玩,我想着快月考了,就说,都什么时候了,还出去玩,一点都不爱学习。

结果,孩子一听就毛了,我又不是学习机器,一周,就不能放松一下吗?

如果,我换一种表达方式,快要考试了,我有点着急,我期望你这次能多花点时间复习。我想孩子肯定能平和地接受。

这个也需要,我们平时多练习和体验,慢慢地就能准确地表达自己了。

但我们最终要明白一点,我们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例如:我们走在街上,一起的朋友拍我们一下,我们觉得很正常,如果一个陌生人拍了我们一下,我们一会觉得这人怎么了。

同一个事件,不同的人做,我们有不同的感受,这就是境随心变。

三、第三个要素是需要。需要是生命健康成长的重要要素,但不幸的是,我们大多数人并不习惯从需要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在不顺心时,我们更倾向于考虑别人有什么错,对他人的批评,间接地反映了我们未被满足的需求。

如果老公说“你从不理解我”,他实际上是渴望得到理解,如果太太说“这个星期你每天都工作到很晚,你喜欢工作,不喜欢我”,她实际上是需要你陪她。

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求,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弄清楚自己的需要,并表达出来,满足自己,也是爱自己的一种体现。

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察觉自己的需求,需要成长,一般个人成长要经历三个阶段:

1、情感的奴隶,我们认为自己有义务使他人快乐。

2、面目可憎,此时,我们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3、自己的主人,这个时候,我们才意识到,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无法为他人负责。

当我们能做自己的主人时,我们就学会了察觉需要,学会了爱自己。

四、第四个要素是请求。请求提出,要具体。我们要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很容易表达成,我们请求对方不做什么。

例如:老公正在家打游戏,你想让他带孩子出去玩,我们一看到这场景,就很容易表达成,你不能少打会儿游戏。

这样很多时候会引起争吵,而如果我们直接表达成,我希望你能带孩子出去玩一会儿,老公肯定也愿意去做。

在我们通过这四个要素清楚诚实地表达自己的同时,我们还要借助他们,全身心地倾听,了解对方的感受和需求,并及时反馈,去满足帮助对方。

如果我们经常采取这种沟通方式,慢慢地我们能够倾听到内心的声音,并在和别人的沟通中,解决内心的冲突。

运用这种方式后,我们不再试图分析自己或他人有什么毛病,而是用心去了解我们双方的需求,这样,我们的内心也逐渐变得平和,进而发现生命的美与力量。

此时,语言不再是墙,而是心灵的窗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后感(二):当我们褪去隐蔽的精神暴力,爱将自然流动一读《非暴力沟通》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