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叶子知人生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曾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即使每一片叶子都是不同的,我们也能从片片不同的叶子中洞悉我们都深以为然的的人生智慧,在桐叶中看见诚信,在竹叶中看见谦虚……

 桐叶作证,我决不食言,说过的话我一定要兑现,我要树立我的信,让你永远相信我。

 西周初年,周武王姬发驾崩后,唐国发生叛乱,太子姬诵年幼,在周公姬旦的扶助下做了国君,史称周成王。姬诵和弟弟叔虞一起在宫中玩耍。姬诵随手捡起了一片落在地上的桐叶,把它剪成玉圭形,送给了叔虞,并且对他说:“这个玉圭是我送给你的,我要封你到唐国去做诸侯。”史官们听后,把这件事件告诉了周公。周公见到姬诵,问道:“你要分封叔虞吗?”姬诵说:“怎么会呢?那是我跟弟弟说着玩的。”周公却认真地说:“天子无戏言啊!”后来,姬诵只得选择吉日,把叔虞正式封为唐国的诸侯,史称唐叔虞。

  柳宗元就此事写了《桐叶封弟辨》,认为此事并不可信,小孩子的玩笑话是不能当真的,也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每个故事都有其多重解释,流传的过程中真实与否有时候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希望从中获得怎样的认知和力量。用这个故事来讲言而有信也是非常贴切的。无论是作为国君还是普通人都是要讲信用的,信是为我们共同尊崇和遵循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大车无輗,小车无樾,其何以行之哉?”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低头不是软弱,不是屈服,而是低调,是谦虚,是智慧,是成熟。

    竹子谦虚所以竹叶低垂,像谦谦君子一般。有内涵的有学养的人总是谦虚的低着头,自高自大的往往是一肚子空空,装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来来掩饰自己内在的底气不足。“低头的是稻穗,昂头的是秕子”

     低头不是软弱和屈服,低头是因为有丰厚的内涵,是为了避免与横冲直撞而来的危险碰面,有效保存自己的势力,是韬光养晦,是成长中必不可缺少的智慧。只有无知的人才会盲目自大,才会眼睛向上,把自己的空空皮囊一遍遍地向人炫耀。

即使你已经站在权力的中心,已经成了众星捧月中的那一轮圆月,也要始终保持谦虚低调,善待身边的每一个普通人,要知道“牡丹虽好,全仗绿叶扶持”无论你有多大能耐,总需要周围的人扶持才能做出一些成绩来,不要轻视那每一片普通的绿叶。

用三百六十度的广角去看世界,不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要被一片叶子挡住了眼睛。

楚国有一个家境非常贫寒的人,他看到《淮南子》记载:螳螂在捕蝉时用树叶遮住自己,小昆虫就看不见它。如果用螳螂用过的那片树叶遮挡人,别人也就看不见自己了。他十激动万分,跑到树林去找螳螂用来遮挡自己的树叶,非常幸运的是竟然真的找到了,但不幸的是由于过分激动,摘树叶时竟然没拿稳,掉了下来,混在了地上的许多落叶中,辨认不出来。于是,他索性将落叶全部扫起,准备回家一片一片来试。 到家后,他天真的像个孩子拿着一片叶子遮住自己的眼睛,问他的妻子:"你能看见我吗?"开始,妻子一直说:"能看见。"他一直从早问到黑,妻子实在不耐烦了,便骗他说:"看不见了!"

这人如获至宝,欣喜若狂,拿着这一片叶子到大街上去,用叶子遮挡住自己的眼睛,当着别人的面旁若无人的拿人家的东西,被官府差吏当场抓住,押送县衙。

这个记载在《笑林》里的故事太可笑了,但事实上世间可笑的何止这一人?多少人也为用一片叶子自觉或不自觉的遮住自己的眼睛,看不到世界的全貌,看不到事物的真相或是认不清人。这一片叶子或是浅薄的知识,或是狭隘的见识,或是私心私利抑或私情。

比如对自己亲信的人只能看到优点,看不到一点不足,对自己不满意的人则往往全盘否定,看不到他做出的任何成绩,也看到他身上的发光点,他用私心把自己的眼睛遮住,只看到自己偏颇甚至是肮脏的内心想象出来的世界,而不是客观真实的世界。

那一片叶子很轻,只要你愿意,你可以轻易将其移开,露出你明亮的双眼。那一片叶子很重,你需要有广阔的知识,开放的胸怀,细致周全的考虑,公平正义之心,才避免被一片叶子所蒙蔽,成为一个智力和心灵上的盲人。有人曾说,如果一个人的脑子瞎了,他长眼睛其实也没什么用。

《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一叶知秋,见微知著。从一片小小的落叶中我们可以预感到秋之将近。看落叶飞舞,我们就看见春夏秋冬的交替,看到时光的流逝,看落叶飞舞,我们就看见人生迟暮,叹年来踪迹,都留在了何处?

从每一片飞舞的叶子中我们能看到它曾辉煌过的人生,完成过它的使命。它曾承载着诚信,表达着谦虚,启迪着智慧,一片小小的叶子给我们带来多少人生的思索。

传统文化与人生哲学系列40

(图片来自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片叶子知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