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片蓝天下(1)

    一个记忆回来了。

    司空瑞问我:“您早年行事杀伐果断,阴狠决绝,后来这个趋势减少了,为什么?”

    这个问题十多年前就缠绕我了,我已经不知道回答了多少次。安苏国的谋士们认为这是我所图东西的转变,他们写下数量可观的文章,从各个角度来论述,一个杀伐果断,阴狠决绝的裴公子,是如何转型成为一个平和和贪图俗世温暖的裴公子。我觉得谋士们神通广大,该写的写了,不该写的好像也写了,就是我归隐后的个人生活也进入到了他们的探究视野,有人认为,是团圆山上的两个可爱的徒儿,促使我贪恋起了俗世的温暖,平静幸福的生活让我放下对功名利禄的追求,有人认为,是我痴心与长公主,长公主的死使我幡然醒悟……后来又传到了国外,当我身处异国他乡时也会常常面对。

    我觉得这是一个有趣的情景,十多年来,人们经常向这个裴公子打听另外一个裴公子:那个杀伐果断和阴狠决绝的裴公子为何失踪了?

    现在,司空瑞也这样问我,不过我猜,他是代陛下问的。我想是认真回答一下这个问题的时候了,应该发布一个官方的回答。需要说明的是,回答这个问题的,是归隐之前的裴公子,而不是归隐后的。辽辰胡曾说,安胜门事变催生了一个新的裴公子。他的理由是,一个人走过的路,经历的事,遇见的人,决定了他是谁。国内一些朋友也说过类似的话,我本人十分赞同。于是安胜门事变后的裴奕风,也许要对两个失踪了的裴公子负责,不是只有一个了。如何解释第二个是失踪的裴公子,是我以后的工作,不是现在的。

    载初三年,载初四年,和载初六年,我分别策划了乐山事变,鼎湖区事变,和安胜门事变,于是,这三个重大事件,引发了关于我的一些转变,我就从这里,开始自己的回答。

首先我应该声明:所有关于我的转变的评论都是言之有理,即便是与之大相径庭的也是言之有理。为什么?我想,这就是人心与计谋的美妙之处,事实上,没有一个计谋策划能做到完美,哪怕事件尘埃落定许久;从一个谋士的角度来说,一个谋划,永远是有待完善的。而史学家对于事件的记录,谋士们对于事件的解读,给予了这个策划很多的阐释,很多的感受。因此,史官们和谋士们的记录和解读并不是指出了策划者布局时想到的,而是更多的指出了布局者没有想到的。局势波谲云诡,万般变化,哪有定论?有时,不过是赌的心态,打的心理战而已。

基于上述前提,以下虽然是我本人的回答,却仍然不具有权威性,纯属个人见解。因为一个事件尘埃落定后,策划者也就失去了其特权,策划者所有针对这个事件的发言,也都和嗑瓜子儿评论的谋士们一样身份的发言了。

我的回答有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为什么我在过去大大小小的事件里,以阴狠著称;第二部分,为什么后来,选择归隐了。回答这样的问题并不容易,不是因为没有答案,而是因为这样的答案太多。我相信作为一个认识多年的朋友加贤弟的司空瑞,他知道我有很多回答可以选择,我可以滔滔不绝地说上几天,把自己说的口干舌燥,然后发现自己仍然没有说完,仍然有不少答案在暗送秋波,期待着被我说出来。

经验告诉我,过多的答案等于没有答案,真正的答案可能只有一个。所以我决定只是说出其中的一个,我想,可能是最重要的一个。至于是不是那个真正的答案,我不得而知。

现在,我要开始说故事了。很久以来,我始终有一个十分固执的想法,我觉得一个人成长的经历会决定其一生的方向。世界最基本的模样就是这个时候来到人的内心深处,埋下种子,然后在一个人的成长里,处处发芽。在其长大成人以后,不管是卓尔不群,还是碌碌无为,其所作所为都只是对这个最初的世界模样进行局部额修改,图像的整体是不会改的。当然,有的人修改的多一些,有的人修改的少一些。我相信太祖的修改,肯定比我的多。

我觉得是自己的成长经历,决定了我阴厉,狠毒,不择手段的风格。

你可能感兴趣的:(同一片蓝天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