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朝花夕拾》——父亲的病

看题目,就觉得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文章主要讲述:鲁迅的父亲,晚年有水肿的症状,家里请的是叶天士来看病,看一次病要1元4,对于当时的物价来说,已经算是特别高了。

时隔多年,让人记忆深刻是他那奇怪的药引,例如生姜两片,竹叶十片去尖,经霜三年的甘蔗,梧桐叶等等,用了差不多2年,还是日渐严重。

在他觉得自己不能治好的时候,就推荐了另外一个名医——陈莲河先生。

叶天士靠着自己的本事以及特意经营的名声,在绍兴成了名医,可是医德有待考究,他有钱了之后,再有病人家属来请他,有时候就会不耐烦,出城的价格是40元,可是他临时涨价,涨到了100元。

陈莲河先生的药引更加奇怪,蟋蟀一对,并且要原配,鲁迅讽刺到,连昆虫都要贞 洁,续弦的昆虫,连做药的资格都没有,平地木十珠,败鼓皮丸,治了半年,还是毫无起色。

再后来又想出了用灵丹点到舌头上的方法,可是父亲不同意此法。

医能医病,不能医命。而中国人的病,连名医也无法医治,因为这是病入膏忙了,必须唤醒国人的思想意识,自救是唯一的出路。

所以,当时就算有西医,鲁迅父亲的病也没什么希望。

中西的思想也有很大的不同,西医对不能治好的病人,想的是如何让病人不那么痛苦的死,而我们有些自以为是的孝子,却尽可能的吊着他的命,无论痛苦与否,只要还活着,自己就心安。这到底是孝还是不孝?

最终,父亲还是走了,喜欢安静的父亲,在临终之际,鲁迅心慌意乱,六神无主,听从邻居衍太太的话,大声喊:“父亲”,却忽略了父亲的感受。父亲临终之际,听着鲁迅大声叫嚷,他想阻止却无能为力,最后离世都不开心,后来,每次想到这里,鲁迅都后悔不已。

我们对待父母,因该以他们喜欢的、舒适的、正确健康的方式尽孝,而不是为了沽名钓誉而置亲人的意见于不顾。

你可能感兴趣的:(鲁迅《朝花夕拾》——父亲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