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总是想得太多而做的却很少?

《至爱梵高》电影截图

天气:室内空调很低

时间:上班前的最后幸福时刻

此刻:搜《巴黎评论》这本书

这个标题,对我而言,简直就是直击灵魂的拷问,因为我就是一个想得太多,但行动力很差的一个人,从小到大不知制定过多少“学习计划”,每次开学初或是暑假前,总要买一本新笔记本,在第一页恭恭敬敬,表情略带严肃的写下“学习计划”四个大字,然后小标题依次列开,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后面冒号,再制定一份严格的时间表,第一句永远是“早上六点起床”,然后就是六点从没起来过,睡过之后自责悔恨,但又希望完美执行计划,只能告诉自己“一日之计在于晨,但今天已经错过了,计划只能延期一天执行。”所以从小学到高中,我几乎所有的笔记本后页都有一张从未执行过的“学习计划”,以至于这成为家人取笑我的一个梗,只要我提“学习计划”四个字,迎来的便是一阵嘲笑,然后我妹就会说:“下次我帮你画叉。”(我每次计划失败后,就会在上面画一个大大的叉。)


图片来自微博@设计写真馆

到了大学,终于没有了繁重的学业,无奈有一颗“想学习”的心,制定学习计划的心又蠢蠢欲动,不过换了个形式,改成了“21天打卡计划”,这次没敢让家人知道,于是列好书单,拍好照,发到微博上,放出豪言“一天读一本书”,然后坚持了四天,但总是被各种事情打断,于是“豪言”就尴尬的挂在那儿,内心庆幸还好自己发的是微博。

然后就是今天,从前两天开始打算认真更新公众号,每天输出一点文字,但该死的自尊心作祟,不想在朋友圈推广。但没有熟人帮忙推广,一个默默无闻的号要想获得陌生人的关注,难度还真不小,我每次写完,先截图发到微博,再发到,然后一整晚都在微博————公众号三个平台来回切换,就想看看有没有人关注了我,阅读量有没有增加,然而,阅读量仍然是“2”,一个是我,一个是我姐,有一篇是“3”,我姐说:“那是我男朋友。”

于是我就开始了我郁闷的“思考”:

“可能我真的没有写作的天赋吧”

“哎呀,我又不为了赚钱,只是为了锻炼自己的文笔和体验自媒体写作嘛”

“……啊好吧,我确实是想通过写作赚钱”

“但是为了赚钱而写的文章会不会太功利啊”

“唔,我连粉丝都没有,赚什么钱……”

“自媒体写作符不符合我的职业计划?我到底是想做编辑还是想当作家?”

“但是写微信公众号是写不成作家的吧”

“不管了,就先写自己想写的吧”

“但目前的自己阅读积累和阅历都有限,好像也写不出什么深刻的文章”

一下午就这样胡思乱想,想的很烦闷,打算出去走走,然后来到图书馆,想既然阅读积累少那就去看看书吧,在书架前随意浏览的时候,抽出一本叫《巴黎评论》的书。我解决困惑的办法就是,去图书馆随便找本书,然后你总会在这本书里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巴黎评论》这本书是巴黎评论杂志社把采访过的作家的采访稿整理成的一本书,我想看看这些知名作家都是怎么写作的,于是就翻开来看,其中第一位作家是美国作家杜鲁门·卡波蒂(著有《蒂凡尼的早餐》),

然后记者问他“有什么提高写作的技巧”,

他回答说:“据我所知,只有多写。”

记者之后又问他:“你有没有受到过其他艺术形式的诱惑?”

卡波蒂说:“我痴迷舞台很多年,我最想成为一名踢踏舞演员,我曾苦练过单人踢踏舞,一直练到家里每个人都想杀掉我。后来,我又渴望在夜总会里自弹自唱,于是我攒钱买了把吉他,整个冬天都去上课,可是最后我真正会弹的只有一首适合初学者弹的曲子,叫《但愿恢复单身》。我对吉他实在是烦透了,有一天干脆就把它送给了巴士站上的一个陌生人。我对画画也很感兴趣,学了三年,不过那份热情,说实话,恐怕现在已经荡然无存。”

两个简简单单的问题,解答了我的困惑:与其想那么多,为什么不放手去做呢?

记得很久之前看过一个故事,具体细节记不清了,大意是一个人偶遇了他的一位朋友,他的这位朋友是个老单身汉,他就问老单身汉:“你为什么现在还单身呢?”老单身汉叹了一口气回答说:“我年轻的时候爱上了一个姑娘,但我想必须要有丰富的学识才能配上这位姑娘,于是我就去读书,读书时发现不懂哲学怎么能叫学识渊博呢?于是我又去研究哲学,研究哲学之后又发现,不研究黑格尔和康德,怎么能叫懂哲学呢?于是我又投入到黑格尔与康德的研究中,但当我终于读懂了黑格尔和康德,发现那位姑娘早已经嫁人了。”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犯过老单身汉的错误:一件事情开始之前,总会想太多,给自己预设很多困难,就像我的那句“早上六点起床”,把困难横在自己迈出去的第一步之前,结果就是第一步也迈不出去。不如像卡波蒂一样,先去尝试,只有尝试过后才会知道自己适合什么不适合什么,我想尝试自媒体写作,那就大胆去写,先别管结果,然后就是多写多练,也许说不定哪天我会烦透了写作,然后定下心来老老实实做编辑改稿子,但也许写着写着,我会写出一个自己都没想到的自己。

看到后面采访海明威,有一个关于写作的问题也很触动我,记者问“作为创作型作家,你认为虚构艺术的功能何在?为什么要表现表现现实而不写事实本身?”,海明威回答说:“干吗为这个问题感到困惑?从已发生的事情,从存在的事情,从你知道的事情和你不知道的那些事情,通过你的虚构创造出东西来,这就不是表现,而是一种全新的事物,比任何东西都要真实和鲜活,是你让它活起来的,如果你写得足够好,它就会不朽,这就是你为什么要写作。”

至少目前来讲,这种写作的魅力对我吸引很大。

微博@设计写真馆

看到这里,真的不点个赞嘛(。・ω・。)

欢迎关注个人微信公众号:孤岛笔记

希望在那里认识你。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我们总是想得太多而做的却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