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漂泊,品尝过很多山珍海味,但还是不如家乡保康的魔芋香甜。
思乡情怀飘然而来,挥之不去,提及它,直咽口水。
魔芋,光听这名字就让人觉得怪异,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在湖北的保康地区的乡下农村,房前屋后都生长着这样一种常见的植物——魔芋。
盛夏是魔芋长势最猛的季节,一株株魔芋像一把把墨绿的伞撑开着,伞柄就是那光溜溜的茎,这茎布满了斑纹,猛一看,就像一条条花蛇直立着,让人望而生畏。
说它怪异,还在于它的花,每年的夏季,魔芋会开出形状奇特的花,花呈漏斗状,紫褐色。花谢之后,中间会结出一簇绚丽的种子。
每逢秋季,露出地面的魔芋杆会逐渐干枯腐烂。
此时就可以挖出地里的魔芋,挑选出头较大,表面光滑细嫩、无腐烂的鲜魔芋,来磨魔芋了。
磨魔芋是个细致活儿,费时费力费心。
新鲜的魔芋和磨出的魔芋浆里有植物碱,魔芋的粘液或魔芋浆若不小心粘在胳膊上,会火辣辣的。
需要戴橡胶手套用特制的硬刷子把表面的泥土杂质擦洗净,再用刮刀轻轻地刮去薄薄的黑色表皮,魔芋白嫩肉质显露无遗。
将刮完皮的鲜魔芋放在铁制的刨床上,一圈一圈的研磨开来。魔芋疙瘩瞬间被研碎,变成黏糊状,细腻的就像糯米糊糊。
这个时候,一道神奇的配方登场。
事先取点干净的草木灰放在凉开水里搅拌,再过滤掉杂质,澄清片刻,就成了澄清的小灰水,加入磨好的魔芋糊中,搅拌均匀。
小灰水刚和魔芋糊糊融合,魔芋糊瞬间开始凝固。
接下来就是让时间去成就这美味。静置一个小时后,魔芋糊慢慢凝结成似豆腐块、凉粉块那般的糯白色块状,此刻魔芋糊结晶达到最佳的状态。一斤的新鲜魔芋可以做4斤的魔芋块。
接下来就是煮魔芋了,用旺火将大锅中的清水烧开,将凝结好的魔芋块均匀切成砖头大小、厚薄适中的块,放入锅中。
不时的翻动锅中的魔芋块,任大火尽情的将热量传递到魔芋身上。
久煮过后的魔芋块,越发的爽脆、弹牙。
煮熟后的魔芋块,再切成10厘米长,2厘米厚的块,放入装满清水的大盆子里仔细漂洗3-5次,一般12小时换一次水,将魔芋块中的碱水去除。
魔芋块也随着漂洗次数的增多,越发的白嫩,韧性十足。娴熟的家庭主妇把磨魔芋、煮魔芋演绎的出神入化,做出的魔芋块不留一点草木灰的碱味,老嫩俱佳。
煮过、漂洗过后的魔芋块,再切丝、淖水后,就可以爆炒、凉拌了。
魔芋至今是保康地区逢年过节、婚宴喜庆时餐桌上必备的一道菜,它与辣椒最为相配,可谓天作之合。
盛盘上桌,首先吸引你眼球的是红的辣椒,绿的葱叶,黄的姜丝。相比之下,魔芋却变得黑乎乎的了,反倒不起眼了。
但是,当你夹一筷子放入嘴里时,你会发现这不起眼中蕴含的惊艳。
满嘴的香辣,魔芋的软滑,让人越吃越想吃,尤其是那一块块的魔芋堪称一绝,鲜辣的滋味渗透到每一块魔芋豆腐中,越嚼越让你回味无穷。
如果是吃火锅,还可以把魔芋切成大拇指粗细,丢进去煮了吃。
刚入锅软弱不堪,越煮却越精神,还不像百叶、黄喉那样动辄煮死。
尽管让它在沸汤里翻滚,煮的时间越长越有嚼头,完全不会软烂不堪。这样煮的魔芋,本是素菜,却有肉味,既不腻,也不淡,爽口至极。
由于造型奇特的花朵,和绚丽的种子,在城里人眼中,魔芋不单单是一种食物,还是一种观赏花卉。
城里人把魔芋装进花盆放在家里,增加空气湿度,吸收灰尘。既饱了眼福,又让屋里生机勃勃,焕然一新。乡下人不得不感慨:城里人真会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