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我们一直在路上,我们只是在路上---听《拾级而上,遇见美好》有感

      夏日的午后,掬一杯热茶,坐在长椅上,聆听吴老师的“拾级而上,遇见美好”,一遍又一遍,突然有一种不虚此行,茅塞顿开的豁达心情,百听不厌,受益匪浅。阅读之路从教十几年来走的崎岖颠簸,又似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更多的是迷茫,这样的课期待而望之。           

图片发自App


              阅读之路,贵在坚持

    吴老师在引领学生阅读的路上坚持秉承“拾级”,也就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慢慢引领孩子从一年级读故事开始,到中年级读整本书,从能力的提升到理解能力的增强,都需要日复一日的坚持,没有持久的耐力及方法的引导,阅读之路不会如此畅通。

          阅读之路,贵在得法

吴老师将自己的阅读之路、引领方法,利用1个小时22分钟的时间给大家讲解,令我折服。我感叹:原来阅读还可以这样啊!我为什么没有想到呢?我为什么没有更好的做完这一件事呢?不仅由此自责:责怪自己坚持的不够好,责怪自己没有及时反思,找对方法,责怪自己对学生的阅读反馈设上障碍。听了这节课让我明白,我们还需要讲方法。      1.也谈课前五分钟。吴老师引导学生课前五分钟讲新闻播报,讲成语故事、讲论语,给学生一个舞台,这样的活动相信每一个教师都做过,当然也包括我。我曾经让学生利用课前五分钟讲中华礼仪故事《卧冰求鲤》等,还有背诵古诗文,但是只坚持了一段时间,当时也把孩子讲故事的视频发给了家长,但是没有像吴老师一样,把学生的视频及图片等进行在整理。我反思如下:没有把日常工作做细,做周到,没有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学生阅读会出现倦怠。而老师应当在一个又一个阶段,以不同的手段,不同的形式,将学生的阅读激情介保持下去,从而让学生真正的爱上阅读,学生从“教师引路”到“自己上路”,我们责无旁贷。

    2.也谈阅读方法。吴老师的阅读方法很多,其中导读给我的印象深刻,像情境导读法,悬念法,我们一直在尝试,但是家长进课堂还从未想过。我校地处农村,家长也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他们文化水平不高,但是朴实,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我们在开展每天朋友圈打卡30分钟,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他们每天不管回家多晚,都坚持把朋友圈儿录小视频,发到朋友圈。在我们与市里一所小学城乡结对儿的读书活动中,我们的孩子侃侃而谈,仪态大方,也得到了媒体和老师,家长的一致认可。虽然我们的方法还有一些简单笨拙,但是我们一直在坚持着。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3.也谈阅读延伸。阅读延伸我们的方法有些单一,抄笔记,读后感。当学生吐槽:“老师,我不会写读书笔记”,或者“我写的特别少”的时候,我觉得孩子读书不够深刻,但听了吴老师的这一课,我给自己的评价是有些武断了。我现在教的孩子是四年级,写读后感对他们来说是有些难度大了,而吴老师用给作者写信,给主人公写信的形式,我觉得很新颖,同样是做一件事,我却做的不够得法,没有深度的思考。之前,我们的读书交流会都是围绕读后感进行,以后,方法应多样化,具有新鲜感,让孩子们更喜欢。

图片发自App


    于永正老师反复强调“简简单单教语文”,今天吴老师也倡导我们“简简单单教语文”。让我有了更深度的思考,怎样才能让语文课“至尚至简,从简如流”,需要我们语文教师花费很多心思。阅读之路犹如隔江赏花,有远观之美也有茫然;有水花静好,也有山重水复。幸运的是:我们一直在路上。我反思:我们也只是在路上,多思考,多实践,是我今天最大的收获。再次感谢吴辉辉老师的精彩引导,我想说,阅读之路,拾级而上,遇见美好。从教之路,遇见您,亦是美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我们一直在路上,我们只是在路上---听《拾级而上,遇见美好》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