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读后感

      早在上大学之前,我确定了自己以后所研习的专业方向之后,我就根据一部分网友的推荐将《乡土中国》加入了电子书的书单。但是因为当时是在假期,不免懒惰散漫,再加上并未系统地接触这方面的知识,读起来便觉得十分吃力,所以断断续续地读了一章后,我便将这本书放下了。到了今年第二学期,刑法学老师又向我们推荐了费老的这本书,我才重新拾起它,其实这本书和刑法并无太大关系,主要是研究中国乡土社会的,刑法学老师跨学科去读它,从中也可以看出这本书的精良了。

图片发自App


        从开学第一周老师推荐开始,我抽出自己零碎的时间看这本讲义式的图书,到今天除了附录和前言,正文内容算是彻底看完了。据费老自己所言,这本书是他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教的“乡村社会学”的讲义,语言却是非常简洁晓畅的,我的意思是若是识得汉字的人都看得懂,但是看得懂是一回事,真正理解却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对于没有学习过这类学科的人来说,想真正读懂读透,确实是读到脑壳疼的。我逐字逐句地进行阅读,有时候遇到不懂的地方还要念出好几遍来,磕磕绊绊算是读懂了六七成。拜读完之后,不免佩服费孝通老先生对中国乡土社会这一基层研究的深入与透彻了。

图片发自App


        先生从乡村入手,另辟蹊径,为我国社会学研究打开了一个新的突破口。全书共十四章,分别是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维系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每一章都足以看得出费老倾尽了多少心血,看得出他贯通中西的丰厚的学识和深厚的语言功底,费老是研究社会学的鬼才,他燃尽毕生精力将中国社会学研究推向巅峰。我觉得我作为一个读者,还没有这个资格去评判这本书的价值,去掉围绕在费老周围的光环,去掉大家们对这本书的溢美之词,我抛弃其他一切不相关的东西去看这本书,才能对它有更理性的认识,这也是为什么我看书从正文开始,最后再回过头来看经典作家小传和名师点评,丢掉所有的标签,才能领略到文字的纯粹。

图片发自App


        说实话看完整本书后,我的感觉是有点懵懵的,甚至把前面的内容也给遗忘了,可是这本书有一点让我最为印象深刻,那便是费孝通老先生的大家风范,在书中他多次提到类似“这不过是我的架设,还得更多地比较相关材料加以盛世,才能成立”“这不是定稿,也不是完稿,只能算是一段记录罢了”的话语,一个著作等身,光环无数的社会学大家,依然能保持谦虚的风范,以严谨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作品,以真挚的感情对待自己的读者。每每读到这些地方,都觉得十分感动。这本通论性质的作品之于我而言可能是一种知识的普及,让我知道了中国乡村社会的结构和特质。作者比较多地运用了比较学的方法,中西比较,前后比较,较为全面地对中国乡土社会进行了研究,文章前后连贯,并没有出现断层,呈现在读者前的是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系。里面还引经据典,引进了许多国外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对不同地方的调查研究结果,拓宽了读者的视野,他试图总结研究并通过实地考察,构建中国特有的乡村伦理体系,其中也贯穿了很多新的概念,包括横暴权利,同意权利,长老权利,时势权利等,费老多次表示这些新的概念有不严谨之处,但我私觉得这些概念简直巧然天成,可以说是十分确切的概括了。

图片发自App


      总之,通过这本书可以随着作者的思路,一窥中国的基层社会,虽然沧海桑田,世事时移,但这本书在今天依然有着宝贵的借鉴价值,值得我们好好阅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乡土中国》读后感)